黄河潮涌处 金融活水来 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之笔绘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九曲黄河,奔涌向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坐标下,山东作为黄河入海口省份,正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书写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从“万里黄河第一隧”到千年运河的“黄金水道”复兴,从铝业的绿色蝶变,到黄河滩涂的生态农业革新,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以金融血脉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在交通基建、产业转型、生态农业等领域精准发力,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穿江越河筑通途交通动脉挺起流域发展脊梁
九曲黄河,因水而兴,亦因水而阻。千百年来,黄河天堑既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曾是制约沿黄经济发展的天然屏障。如今,随着“万里黄河第一隧”及北延隧道的通车、东平港的建成投用,山东正以交通先行之策,将“天堑”变为“通途”,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铺就“快车道”。
在济南,穿黄隧道内盾构机的轰鸣声穿透岩层,见证着城市空间的重塑。2025年8月10日,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正式通车,这条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的“地下长龙”,是“万里黄河第一隧”的“加长版”,将济南主城区到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车程缩短至10分钟。
图: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
8月17日,在济泺路黄河隧道不远处的黄冈路穿黄隧道施工现场,开挖直径达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顺利完成掘进,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实现顺利贯通,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领域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从2018年启动“四隧四桥”跨黄通道建设,到如今三条穿黄隧道陆续贯通,济南“携河北跨”的战略图景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而在百公里外的泰安,东平港的千吨级泊位正迎接着南来北往的货船。作为京杭大运河通航段最北端港口,这里曾是断航近120年的“沉睡港湾”,如今却以二级航道标准、8个智能化泊位,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的“黄金水道”。
图:东平港的通航有效为部分企业节省运输成本
多条交通要道的崛起,背后是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坚实支撑。在济南穿黄隧道建设最吃紧的攻坚期,建行济南市中支行组建跨部门专项工作组,为三条隧道累计批复固定资产贷款40亿元,投放36.42亿元,不仅解了项目资金之渴,还为2条跨黄河通道项目上线收费系统,极大助力济南“携河北跨”城市发展新战略。在东平港,建行东平支行以2.35亿元低息固定资产贷款精准赋能港口建设,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交通动脉的畅通,激活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如今,济南“四隧四桥”跨黄通道加速成型,黄河两岸的产业、人口、资源加速流动;东平港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货物装卸,鲁西南的建材、农产品通过水运直达长三角,长三角的制造业原材料经此转运至华北,一条“通江达海”的物流新通道正在黄河流域加速形成。
传统产业焕新绿低碳转型蹚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如果说交通是流域发展的“先行官”,那么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棋”。滨州,作为全国重要铝业基地,这座“高碳重镇”正以金融赋能实现“绿色蝶变”,其中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转型故事尤为亮眼。
“长山镇生产基地2019年开始正式投产,但随后遭遇台风侵袭,厂区受损严重,水位及胸口,所以我们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了灾后重建上。”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唐功泉向记者介绍道,2019年“利奇马”台风给万通金属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除厂房进水及设备被淹造成的较大损失外,还存在产能受限及资金紧张等情况。
建设银行邹平分行了解到企业困境后,经过多次上门现场调查,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我们的设备虽有保险,但赔款流程比较繁琐,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唐功泉说道,在万通金属面对资金链问题时,建行作为第一个对其伸出援手的国有大行,在2020年10月实现授信批复及贷款投放1.5亿元。
随后几年,万通金属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两个厂区加起来的产能为60万吨,目前在设计产能上排全国第二,实际排机产能排全国首位。”唐功泉告诉记者,万通金属依托充足的铝水资源优势、成熟的全产业链生产工艺以及过硬的产品质量,其产品受到国内国外的广泛好评。
铝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滨州市作为山东省铝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其转型成效对区域乃至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不过,企业转型过程中,设备更新、技术升级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传统金融机构对高碳行业融资往往持审慎态度,导致企业面临资金瓶颈。如何既满足企业转型的资金需求,又能确保资金切实用于减排增效,成为产业与金融共同面临的课题。
万通金属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铝加工行业领军企业,提出“吨铝碳排放强度降至79.05千克以下”的转型目标。面对这样的需求,建行山东省分行为万通金属量身定制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解决方案,迅速制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管理办法》,创新推出全省首笔铝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图:万通金属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铝箔加工
2024年6月27日,建行滨州分行为万通金属投放2000万元信贷资金。这笔贷款的最大创新,在于将利率与企业减排绩效动态绑定,若万通金属在贷款期内将吨铝碳排放强度降至目标值,并经第三方机构评估认证,即可享受贷款利率再下调10个基点的优惠。
这一设计形成了“减排增效-融资降本”的良性循环闭环,将企业的环保行动直接转化为可观的财务红利,有效激发了转型内生动力。
“建行提供的资金我们优先用于技术更新与设备升级,推动减碳工作的进展。”万通金属副总经理唐功泉告诉记者,该笔贷款有效缓解了万通金属转型的资金瓶颈。
截至7月末,建行滨州分行绿色贷款、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00亿元,均比年初增加近20亿元。建行滨州分行正以金融创新为高碳行业转型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路径”。
生态农业谱新篇小蚯蚓撬动流域共富大场景
当工业领域的绿色变革悄然发生,黄河流域的田间地头也正涌动着生态农业的新浪潮。在黄河梁山段的滩涂上,曾经的“牛粪之困”正演变为“生态之变”。
作为鲁西黄牛的发源地,杨营镇年存栏肉牛超10万头,年产生牛粪超百万吨。过去,这些牛粪或露天堆放,或简单沤肥,不仅散发刺鼻气味,更因雨水冲刷导致氮磷流失,成为黄河生态的“隐忧”。
而如今,160亩标准化蚯蚓养殖大棚里,成团的蚯蚓在腐熟牛粪中蠕动——这些“生态小卫士”不仅能高效分解粪污,更能产出优质有机肥与动物蛋白饲料,串起“生态保护—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多元链条。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要求“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梁山县作为沿黄生态保护重点县,被列入山东省“沿黄九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如何让百万吨牛粪“变废为宝”,成为摆在梁山县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处理牛粪等农业废弃物方面,蚯蚓养殖不仅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动物蛋白饲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据魏相东介绍,蚯蚓养殖因其“变废为宝”的独特优势,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但传统的林下养殖方式无法满足环保要求,大棚养殖成为破局关键。通过封闭式养殖棚、智能温控系统和标准化工艺,蚯蚓不仅能高效分解牛粪,更能实现牛粪的规范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图:梁山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俯身捻起一把温润松软的“黑土”
作为梁山县属一级国企,梁山城乡发展集团主动扛起生态治理重任,计划建设160余亩的标准化蚯蚓养殖大棚。但项目落地并非易事,流转160亩土地、建大棚、购设备,总投资超过4900万元,钱从哪来?
“我们调研发现,这个项目不仅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更能解决全县肉牛产业的核心痛点。”建行梁山支行行长周震告诉记者,建行梁山支行组建专项服务小组,深入项目地实地勘查,并为项目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去年6月,建行梁山支行为梁山城乡发展集团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仅用15个工作日就完成3600万元贷款审批,截至目前,该行已向项目投放2000万元。
“建行的资金到位以后,我们已经完成了洼里王村及馆里村养殖基地建设并投产运营,建设面积38亩,占总建设面积的23%,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以解决杨营镇三分之一的牛粪,”据魏相东介绍,该项目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当地的“粪污围河”难题,更通过“牛粪资源化利用+蚯蚓循环农业”模式,串起生态保护、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多元链条。
从穿黄隧道的贯通到东平港的复航,从铝业的“绿色蝶变”到蚯蚓养殖的“生态共富”,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的每一次探索都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同频共振。
大河奔涌,势不可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行山东省分行将持续深耕黄河流域,在交通互联、产业升级、生态治理等领域持续发力,用更多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金融服务,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写下更精彩的注脚。(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