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深化红色教育,赋能地方发展
孟维赞 张砚春 耿敏
坐落于鲁北、渤海之滨的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是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政府直属的一家国办职业学校,始建于1987年,也是第二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AAA红色景区学校,目前在校生4500余人,拥有教职员工300余人,正高级12人,副高级71人。学校现开设专业有机械类、机电一体化类、信息技术类、财经类、商贸类、学前教育类等六大类22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是国家示范重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
该校的红色办学经验先后8次在国家级会议、15次在省级会议上作介绍,50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学校荣获国家示范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等40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文化感召、情景感化、实践感悟:中职学校红色文化铸校育人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奖项是继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基础上再获得更高荣誉,居全国中职学校前列;《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刊登学校红色办学经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发展网等主流媒体均给予报道;山东省委政研室蹲点调研报告得到省领导要求全省推广这一好典型的阅批。
坚持沉浸式场景体验,建设有引力的红色校园阵地
学校注重规划先行、整体设计、红色铺底、分层晕染,按照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校园建设,构建红色校园设计美学范式,让学生随时随地感知红色基因。
拉起红色校园框架。建设铺有巨幅中国地图的“东方红”广场,28根广场红旗灯柱寓意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28年的苦难辉煌,“新时代”体育广场、“南泥湾”劳动教育基地等多块红色功能区撑起学校“宏观”建设框架。
构建红色景观体系。学校主干路是以重大战役命名的淮海路、渡江路、平津路等,30多块景观石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宝塔山、大别山等,108个教学班都以雷锋、刘胡兰等英烈楷模命名,组成学校“中观”红色景观体系。
激活红色厅室空间。校内10座主要建筑物以嘉兴、南昌等革命圣地命名,建有党史、国防教育、英模工匠等多处红色展厅,楼宇连廊内随处可见革命诗词、红色故事,教室内板报、墙贴都是红色励志内容,校内各处“微观”厅室空间已经红色尽染,实现精神风景抬眼可见、驻足即观、满目充盈。学校现已成为全国16000余家中职学校中唯一一家国家级AAA红色景区学校,吸引国内外2000余批、10万人次来校学习体验。
坚持同色系内容包装,夯实有活力的红色课堂阵地
学校着力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本课程”三位一体扮“红”课堂。
铸牢思政课程“红魂”。在高标准抓好思政课教学基础上,学校领导干部每周一带头讲“红课”,“五老”人员、英模人物等应邀作红色报告,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上思政课,综合利用好学校、社会红色资源向学生讲好“大道理”。
尽显课程思政“红韵”。将红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3D打印课上指导学生打印嘉兴红船、延安宝塔等红色文创产品,文化课程确保堂堂教学“有红点”,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魅力红课”。
锁住校本课程“红味”。编好用好《红色记忆》《英模名录》等10余本校本教材,做到教师有教案、学生有心得、课上有互动、课后有回味。
坚持全时空活化传承,充实有粘力的红色课余阵地
学校坚持融入生活日常、走进学生心田,保障红色育人理念在课余落实落地。
规划系列红色活动。固定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周一下午开红色主题班会,每天上午大课间5000师生同唱红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文艺汇演等活动,举办抬担架、运弹药等红色趣味运动会,吃“忆苦思甜”红军饭、在学校南泥湾基地劳动体验,让学生在“红色实践”中成长为“红粉少年”。
创新红色社团培育。成立“沁园春”书法社、“东方红”手工社、“忆苦思甜”烹饪社等学生红色社团42个,以丰富社团活动培养又红又专、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
践行红色习惯养成。制定《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优秀退役军人驻校服务。校园内两人成行、三人成排、四人成列,公寓用品整齐划一,学生举止言行礼貌得体。学校坚持以红色教育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总决赛中,学校2022级学前1班(刘志丹班)孟姝雅同学代表山东队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第一名。
通过深化红色教育,学校培育出全国知名的“校园红”品牌,让就业“红”起来。该校倾力打造“产教工坊”项目,把工厂搬进了校园。该项目引入世纪开元真实工作任务,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邀请企业老师开展培训管理,对学生进行企业员工标准化管理。校办企业——滨州市锻压机械厂创新研发车载全液压动力头钻机试制成功,融入“一带一路”,生产的车载钻机远销亚非拉62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全力服务省、市、区中心工作,获批滨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学生1万余人次。
几年来,学校领导作公益党史讲座300余场,受教育者超过3万人次;派出驻村“第一书记”7人。不止于此,学校还建成滨州市职工(农民工)培训基地,滨州红色工匠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时代产业工人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承接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企业人员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兴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年培训2万人次,为地方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者单位: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