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三新” 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文涛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愿景目标的建议》等重要文件,充分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历史判断,以及提出要贯彻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的新发展格局,是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逻辑主线,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遵循。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好这“三个新”的精神要求,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握新发展阶段,精准指导靶向定位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至今天,着眼实现残疾人与全体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残疾人事业同样进入新发展阶段。主动顺应新变化、贯彻新要求,以主人翁姿态站在新起点上,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应成为每名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共识。
残疾人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首先表现在代表服务群体的情况变化上。由于近年来惠残力度和政策宣传持续加大,残疾人办证积极性明显提高,全省办证人数已从2012年的119.4万人上升到目前的258万人。由于相继采取积极的康复救助、教育赋能、就业促进、文体发展、无障碍环境优化等措施,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及组成结构也都发生相应变化。据统计,残疾儿童少年相对占比呈下降趋势,老龄残疾占比明显增加,就业年龄段中途致残现象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残疾人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会催生新需求。譬如,由于大力实施人工耳蜗手术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以及助听器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儿童少年阶段的听力言语残疾显著减少,甚至很快成为历史,而且中途失聪残疾人的听力功能也普遍得到改善。据省聋协统计分析,在联系的同类群体中,目前靠手语交流的言语类残疾人仅占12%,其余80%以上属于听力残疾,大都可以用口语交流,而且这两类残疾人就业率目前已排在7类残疾人首位,分别达到48%和54.22%,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势。再如视力残疾,目前0-16岁仅占视力总人数的1.6%,成年中途失明人数占比增加,总体就业率处7类残疾人第4位达到41.17%,仅次于肢体残疾人的44.78%。若仔细研究,其他类别群体也会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这些矛盾变化需都要今后工作的及时跟进和适应性调整。
残疾人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还体现在五中全会的新要求上。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无论是关于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规定要求,还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产业、加强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及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等的要求,都对今后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增添发展活力
作为党领导的残联组织,既承担代表服务残疾人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使命,新发展理念同样是今后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创新、协调、公平和共建共享。追求高质量发展,不能再简单套用以往传统模式,必须向创新要效率、要公平、要协调,向共建要共享,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譬如残疾人宣传文化和体育工作,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文化需求和增强精神力量相统一,从残联组织层面为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发挥应有作用。强化残联组织的政治属性,不断增加残疾人文化供给,持续开展好“学听跟”专项活动。围绕贯彻落实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挖掘和打造残疾人特色文化,通过培育文化品牌、推出文化精品,更好地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以残疾人事业方式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认真梳理一下残疾人事业中涉及的民生关怀、康复重建、特教赋能、就业促进、文创艺术、体育活动,以及盲文手语和无障碍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特别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更具特点。由此来看,残疾人事业堪称文化富矿和价值高地。因此,要围绕残疾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侧面,创新工作思路,挖内涵、展外延,通过品牌化社会运作,精心打磨、大力弘扬,创新培育残疾人特色文化的新模式、新业态,展示残疾人事业的新形象。
再如,组织联络战线,要着眼构建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和全领域的社会动员体系。一要做实强有力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由各级残联组织和基层残疾人组织主导拉出基层残疾人需求清单,建好残疾人需求侧。二是精心培育社会公益组织,引导整合社会组织的公益力量,为基层残疾人提供近距离和更精准的专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科学建立“残联发布需求+社会提供服务+残疾人满意度评价”的闭环模式。
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发展更高质量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固本培元、练好内功,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作为党领导的残联组织,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呈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从实际出发做好积极融入的大文章。
无论是组织联络战线、宣传文体战线,还是康复、教育就业等业务战线,包括各专门协会,都应积极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开展工作。残疾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市场和战场。按照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和“全面促进消费”的要求,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过程,就是在促进并完善着国内大循环的产业链。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无论是残疾预防以及兜底保障层面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是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艺术、体育和无障碍建设,以及社会助残等发展层面的需求,都是残疾人工作领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基点”,由此,必将会牵引康复、教育、托养、文化、体育、无障碍等相对应的社会资源供给和产业发展。当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带来的社会供给,也会刺激并创造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残疾人需求。何况,残疾人一旦融入社会,也同样成为创造财富、提供服务的供给方,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融合和协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盲人按摩服务业已成为健康产业的一部分。
由此循环往复,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各类要素将会竞相激活,与此相适应的各类高尖端科技企业、精准化服务产业和拉长织密的产业链将成为惠及全体人民的新亮点,残联组织也将以推进残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方式,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增添新动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的新的贡献。
2020年10月,由山东省残联发起并会同中国残联宣文部成功主办的华东六省一市残疾人文创作品展,以及成立的全国残疾人文创就业联盟,形成的“济南共识”,打造的“荔枝花开”公益品牌,就已经通过发挥文化大省优势和残疾人文创潜能,成为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和文创产业发展的积极探索。目前,加快推进残疾人证实现“一网通办、一链办理、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措施,也是为了更好提升政务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打基础。(作者系山东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