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十四五”:人文、智慧与生态将焕发中国城市新气息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程晖
城市是人类集聚的重要家园,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目前,我国已有17个GDP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7个准万亿元城市,这24个城市GDP之和占全国经济比重达到38.3%,城市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还将愈发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契机和社会长期稳定契机,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将呈现新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教授在日前由社科院、中科院、工程院共同主办,社科院财经战略院承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上表示。
在其看来,新趋势首先是将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在新发展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平等分享公共服务的进程将明显加快,高校毕业生成为城镇新增人口的主体,城镇人口的知识文化水平将持续提升,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如果说城镇化上半程的主题是“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那么下半程的主题就是“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在这种趋势下,人民安居乐业、安全健康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解决住房、就业等基本问题,加快建设优质的教育、文化、康养等人文环境,提高柔性化治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让新老市民共享健康、安全、宜居的高品质生活,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其次是将更加集约和智慧。在新发展阶段,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格局日益明显,继续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是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密度提升、结构优化、盘活存量将成为主流。同时,数字化、智慧已经成为城镇化的新方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将提高城市的智能管理水平,带动社会性和技术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些都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
最后是将更加生态和安全。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城镇绿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需求将得到逐步满足。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生态城区将得到普遍加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城镇化将加快步伐,城乡的自然景观、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将得以修复和保持,自然格局、山水脉络、气象条件得到尊重和保护,城镇居民在享受现代化公共服务的同时,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望得到逐步实现,重视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应对,健康安全和韧性的城镇化将显著加强。
“今天的中国城市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集,已经日益成为创造机遇的舞台、寄托心灵的场所,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迈向‘十四五’,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的发展征程,城市也需要焕发新的气息、新的活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也需要提质增效。只有让城市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具有人文气质,才能真正适合人们生活。改变城市面貌离不开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撑,面向新时代和‘十四五’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院士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