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共青团:“青鸟计划”蹚出服务就业、招才引智新路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子涵、记者高杨报道 对接1.2万家企业,推介27.4万个就业岗位,举办120余场网络招聘会,联系服务53万齐鲁学子,组织1.6万余名省内外高校学子开展暑期实习,推出青年驿站、人才夜市等引才新载体。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面对格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山东共青团大力推进“青鸟计划”,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力服务稳就业、引人才,取得可喜成绩。
“青鸟计划”是团山东省委打造的服务大学生就业和招才引智品牌工作,于2019年11月实施,立足联系齐鲁学子的纽带、服务招才引智的窗口、汇集智力资源的平台,努力探索服务青年学子和青年人才来鲁干事创业的新路径。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招聘不停歇
疫情期间,滨州市沾化区中医院副院长郭学欣,通过“1+7+X”面试直播间,累计与65名应聘者视频连线交流,为医院临床医学、针灸推拿等7个专业的岗位物色到了合适人选。
“1+7+X”面试直播间是团滨州市委打造的工作平台,即1个市级企业推介直播间、7个县区集中面试直播间和X个外地求职者面试点,以企业招人、团委组织、云端服务的方式,架起疫情期间用工企业与求职大学生沟通桥梁,促成魏桥集团、京博集团、西王集团等38家企业与465人达成签约意向。
直播间集中推介,交流群实时对接。滨州市县团组织还按照地域分别建立重点企业HR群,与企业直接实时对接用人需求和求职学生简历,切实当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助手。
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王心典是湖南常德人,因无法参加线下招聘、社会招聘网站岗位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迟迟未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在了解到“青鸟计划”后,抱着对高质量岗位的期待,王心典参加了团烟台市委举办的网络招聘会,并在团烟台市芝罘区委的帮助下顺利入职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
受疫情影响,无法举办线下招聘会,各级团组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分布等情况,选取重点企业,征集中高端岗位,累计举办线上招聘会120余场。毕业生不用西装革履到大型招聘会排队、不用怀揣简历去校园宣讲会提前占座,打开手机就能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实现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
为促使企业需求能够及时、精准推送至省内外高校大学生,团山东省委着力建设“一网一站”,不断优化青鸟计划“线上平台”,建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4所省外知名高校“青鸟驿站”,常态化推送家乡资讯、人才政策和岗位信息,累计发布就业岗位27.4万个,联系服务53万省内外高校学子。
直面最难毕业季,校地携手合力攻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级团组织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利用6月至8月毕业季时间,集中开展就业攻坚。牢牢抓住企业和学生端,着力打通地方与高校团组织对接渠道,重点摸排地方“十强”产业、支柱企业用人需求和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意愿,力促岗位和学生精准对接。
吕志鹏是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通过“就业管家”项目,在校内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取得直接联系,经面试后顺利签约。
“就业管家”是团淄博市委面向拟留淄就业大学生开展的个性化服务,征集全市47家“双50强”企业164个岗位,按照专业要求等精准推送至驻淄高校相关学院,并为求职学生全程提供岗位推荐、简历指导等“一对一”服务,目前促成39人签约。
青岛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6级的小孙同学,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多次面试失利,学院分团委委员孙照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进行指导,多次为她组织模拟面试,持续帮助其提升求职技能,现在,小孙同学已经通过公务员考试。
“我校团委实施‘1+X’计划,17名专职团干部包干225名缓就业和168名建档立卡学生,建立专门台账,细致摸排需求,提供完善求职简历、调整就业心态等私人定制服务,并与青岛市、市北区、西海岸新区团组织密切协同,对接优质岗位,已促成324名学生签约。”青岛理工大学团委书记高洁介绍。
不贪多求量、不贪大求洋,“一对一”的精准服务解决了求职大学生的实际困难,也满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
团东营市委跟踪服务海科集团、万达集团等50家重点企业,动态管理中高端岗位的用人需求,组建以团干部、金融挂职干部和青年律师志愿者为主体的13支“东青店小二”助企服务队,深入企业常态化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团德州市宁津县委组建两支“青鸟计划”调研宣传队,走进22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摸排人才需求,累计征集200余个岗位,面向宁津籍高校学子定向推送。
前置引才关口,实习实践热火朝天
8月29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山东文登站落成仪式暨“清华学子山东行”总结交流会在威海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并讲话,指出“希望清华师生进一步加深对山东的认识,在实践中立足百姓需求,与广大干部群众紧密配合,助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清华学子山东行”由团山东省委与清华大学团委共同策划开展,共组织12个团队,在济南、青岛、东营、威海、菏泽等8市,围绕乡村振兴和“十强”产业发展等开展社会实践,为地方发展献策献力,在乡村发展规划、农村电商提升、产业技术支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今年暑假,在各级团组织的精心组织下,1.6万余名省内外高校学子,赴山东省16市110余个县区,投身党政机关运转、企业生产研发等工作一线,1个月充分的岗位锻炼和导师带教、实习补贴等贴心关爱,让实习学生在感知山东发展的过程中增长实践本领,增强来鲁就业信心和意愿。
马文啸是山东大学学生,在“青鸟计划”线上平台看到济南市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招募信息,出于对家乡的感情和对党政机关工作的兴趣,申请了济南市纪委监委的实习岗位,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选。谈及实习体会,马文啸难掩成长的喜悦:“机关党支部书记培训、退役军人座谈、社区‘双报到’,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在纪检监察‘铁军’部队收获太多技能和思想上的成长,也让我更熟悉济南这座城市,希望自己将来能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的济南贡献自己的力量。”
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在各级团组织的帮助下,返乡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和智力优势,在电商扶贫、基础教育等领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留下了一幅幅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生动画面。
团济南市市中区委发起“筑梦家——用设计点亮希望小屋”专题活动,组织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4名受助儿童量身设计“希望小屋”,打造独立生活空间。团日照市五莲县委招募50余名五莲籍青鸟学子参与“小草学堂”服务项目,为全县12处“小草学堂”2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学业辅导。
线下实践如火如荼,网络活动同样热火朝天。
济宁市8个县区团委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济宁市大学生电商直播show实习实践,122个团队和个人报名参与,在多个平台为本地特色产品直播带货,累计78.69万人次观看,售出商品7529件。
打造引才留才链条,特色服务显实效
各地团组织聚焦人才发展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在引才、留才方面想办法、出实招,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才服务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博士毕业生孙兴全,在来青岛即墨求职时,通过朋友圈看到了“青年驿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申请后,驿站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与他联系,帮助他安顿下来。温情满满的服务让孙兴全更加坚定了留青工作的意愿,现在,他已通过“即选计划”进入即墨市自然资源局工作。
“青年驿站”是团青岛市委打造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可为符合入住条件的求职青年提供5至7天免费住宿和就业创业指导、政策解读、发展推介、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市已在5个区市建成7处驿站。
地摊经济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人才夜市则引发了潍坊求职者的广泛关注。团潍坊市委将求职招聘和夜间经济相结合,在万达商圈等人流集中、夜间经济活跃的地点,举办人才夜市,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让求职者逛着夜市找工作,累计推出200余家企业的6000多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个。
以硬核服务聚人心,用柔性关怀留人才。团聊城市委为在聊工作的青年人才组织联谊旅行、七夕单身party等交友活动,帮助青年人才拓展朋友圈、扩大交际面,解决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
山东的深厚底蕴与青春活力厚植出发展沃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关注。
“济南的泉、青岛的海、泰安的山、威海的岛,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忠厚仁义、温良恭俭”“人杰地灵、景美情浓,好客山东欢迎您”……7月底,团省委开展“我爱山东,我为家乡代言”主题活动,山东籍在外人才和知名高校学子纷纷以文字、照片、视频为家乡点赞、代言,多方位挖掘山东之美,讲好山东故事,展现山东活力,线上阅读量累计5.4亿余人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山东共青团强力打造“青鸟计划”,着力建平台、系纽带,以过硬服务和贴心关怀助学子求职就业、为企业纾难解困,在推动“引凤回巢”、助力“人才兴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团省委将持续聚焦党政所需、青年所盼,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加强‘青鸟驿站’建设,开展线下招聘,推动‘青鸟计划’做精做细,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关注山东、热爱山东、选择山东。”团山东省委书记刘天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