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 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我市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北片区现场交流调研活动上作典型发言
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 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本报12月3日讯(通讯员 尚敏敏 孙宏杰)近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北片区现场交流调研活动在北京举行。我市在交流发言环节作了题为《积极探索创新、突出实际实效,为“科创中国”试点工作贡献泰安力量》的典型发言,得到了中国科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与会代表的赞赏。
我市紧紧抓住“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机遇,将其纳入全市中心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先后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双百双千”行动创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的实施意见》,给予“科创中国”试点市专项经费保障,全力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注重供需匹配,探索合作“新路径”。组建产业发展指导服务队,建立起人才、技术、项目“需求库”和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资源库”,促进企业需求与科技供给的精准衔接;先后举办了中国有色金属矿山绿色开采新技术新装备发展高端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12次,建立了土工合成材料协同创新联合体、童装面料研发中心、有色金属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等一批创新联合体。8月份,成功举办中国科协服务山东创新发展现场交流会暨山东省科技经济融合推进会。截至目前,13个签约项目有序推进,征集的129项技术需求、已有95项明确了合作渠道及专家。10月份,组织全市30家重点企业、市级学会赴京对接,与17家全国学会达成55项合作意向,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智力支撑,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推出人才政策“金十条”及47项配套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6亿元的招才引智基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高层次人才在泰安发展;成立“泰安市青年科学家协会”,举办科技与经济融合“四合一”培训班(科技信息应用推广、创新方法、一线工程师、知识产权),先后培训企业研发管理者、研发人员、技术骨干、一线工程师等600余人;出台《泰安市科技中介平台评估认定扶持实施细则》,对首批认定的8家科技中介机构进行资金支持。
持续加大“科创中国”等平台应用力度。目前我市注册使用“科创中国”平台、企业科技信息服务资源的企业分别达到107家、683家,新增专利300余项,经济效益达4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业技改、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96.6%、75.6%,均居山东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7%,居山东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