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鱼台县谷亭街道:产业引擎轰鸣起,民生画卷徐徐开
中国发展网讯 金叶智能终端产业园入选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渔业(龙虾)繁育中心完成一体化规划设计,堤岸经济林特色种植带动农户增收,6000亩农田水利改造筑牢丰产根基……山东省鱼台县谷亭街道锚定“产业强基 民生提质”目标,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在产业培育、民生保障、乡村建设等领域多点突破、全面发力,交出了一份成色足、分量重、温度暖的亮眼答卷。
战略锚定:产业发展跑出新速度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这是谷亭街道上下的共识。紧扣鱼台县“工业立县、制造强县”战略,谷亭街道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能级持续跃升。
当前,新疆国统年产45台风电塔筒制造项目的“加速跑”,成为街道工业发展的生动注脚。这个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从注册分公司、签订租约到施工进场、投产运营,全程仅用3个月,“街道‘全程帮办’的服务,让我们少跑了弯路、节省了时间,投产速度超出预期!”项目负责人孙正君的感慨,道出了谷亭街道“项目全周期服务”的实效。
同样按下“快进键”的,还有总投资1.6亿元的渔业(龙虾)繁育中心。在山东农业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张西刚的推动下,项目已完成立项、招投标与规划设计,正朝着“苗种繁育、技术研发、养殖示范”一体化目标推进。“建成后,不仅能解决周边养殖户‘苗种差、产量低’的难题,还能带动龙虾产业链升级,让‘鱼台龙虾’的招牌更响。”张西刚说。
传统产业也在技改中焕发新生。谷亭街道新增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个——1.0648亿元的食品加工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和6000万元的钢构加工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智能化设备投用后,生产效率提升45%,成本降低12.8%,订单量同比增长30%,现在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了!”食品加工项目负责人张圳算起收益账,满脸笑意。
如今的谷亭街道,138家入驻企业、43家规上企业、10余个特色产业项目,正共同奏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交响乐”。
服务下沉:民生实事办出新温度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这是谷亭街道干部的工作准则。谷亭街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梳理出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强化等民生重点领域,做实“清单化管理”,实现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谷亭街道文昌路与老街交叉路口曾是有名的“堵心路”,小雨积水、大雨成河。街道接到群众诉求后,立即组建施工专班,3个月内完成2.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铺设、路面双向拓宽和绿化提升。“现在下雨天再也不用蹚水出门,晚上路灯亮堂堂的,老街都变‘年轻’了!”家住附近的王大爷摸着新修的路沿石,笑得合不拢嘴。
谷丰路亮化工程则赶在秋收前完工,3.8公里乡道上新立的23套光伏储能路灯,日间蓄电、夜间发光,成了晚归农机手的“安全灯”、村民夜跑的“指引灯”。“以前晚上走这条路黑漆漆的,现在有了路灯,走夜路也踏实!”村民马培学先生说。
“民生实事就要办在群众心坎上,我们坚持‘群众点单、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四单闭环机制,让每一件实事都落地见效。”谷亭街道办事处主任朱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宜居宜业:生活品质迎来新提升
消费市场也活力迸发。飞跃时代广场的“周五古玩集市”已举办33期,吸引1000余个摊位、6万余名游客,带动商户增收160余万元;“梨花旅游季”展销“一村一品”农产品,让鹅蛋、鸵鸟蛋等特产销量翻番,“以前卖货靠赶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参展商户张大姐笑着说。
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也在同步升级。社区活动中心里,图书角、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公交车、共享单车穿梭在街巷,让出行更便捷。“不出街道,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真是太幸福了!”这是新老谷亭人的共同感受。
面向未来,谷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坤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聚焦‘产业提质、民生改善、消费提振、乡村振兴’,以项目为抓手、以服务为保障、以民生为根本,推动‘产业强街’与‘民生惠街’同频共振,努力打造鱼台县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田一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