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新兴技术加速集聚 日照海洋产业乘风破浪
近年来,日照在海洋新产业与新技术领域持续突破,一系列创新成果正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彰显蓝色动能的新活力。
在山港(山东)海工装备有限公司的停靠码头,两艘崭新的全回转拖轮正在完成最后的船身涂装和细节美化,本月,这两艘“日照造”的海洋装备将交付到东南亚客户手中。作为港口与近海作业的“多面手”,这两艘拖轮不仅能为大型海洋工程船提供精准辅助,还可承担近海拖曳、应急消防等任务。
据山港(山东)海工装备有限公司机械技术经理王法栋介绍,这条船综合节能可达到7%,水线以下采用整体狭窄流线型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减少在水中航行的阻力。水线以上采用外板宽体展开,这样能为本船提供很好的稳定性。因为是全回转舵桨的一个设计,定位性比较强。以上这些技术在我们国际上还是比较先进的。
近年来,港达船舶研发团队紧跟智慧智能、绿色低碳行业大势,深耕核心竞争力培育:从适配复杂工况的罗伯特船型拖轮,到安全高效的化学品运输船,再到灵活多元的集装箱船、MPV多用途运输船,一系列“日照造”船舶产品成功敲开了印尼、新加坡、荷兰、德国等国际市场的大门。
山港(山东)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继维表示:“我们将依托山东港口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船型、智慧海工装备的研发建造,努力成为高端拖轮引领者、万吨级MPV第一方阵、化学品船型有力竞争者,并在“十五五”期间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擦亮山东港口‘陆海装备’靓丽名片。”
在“海上新山东”建设的浪潮中,港口作为海洋经济的 “桥头堡”,其发展能级的跃升始终与新技术深度绑定。日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日照市人民政府、日照港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专业性创新研究机构。研究院联合日照港开发建设了“数字航道与智能导引系统”。聚焦港区航道智能监控、智能拖轮平台、航道智能导引与决策等的研发和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日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易宏说:“日照港数字航道与智能导引系统,是针对日照港的业务逐渐繁忙、水域的海事活动复杂,生产的繁忙以后风险提升这样一种需求来开拓的,我们的目标是让港口作业效率更高,同时港口作业的安全性更好。”
日照港数字航道与智能导引系统打破了“向设备要能力”的传统思维,不再依赖于升级雷达设备,而是利用多点信息采集,提升水域的信息感知程度,为此,日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的团队研发了“龙睛塔”这一轻量化海上装备。
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日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易宏介绍,“龙睛塔”相当于把眼睛丢到海上,把信息传回来,然后多个龙睛塔信息融合,整片水域都感知到了。实验证明用了此系统是不用系统捕捉能力的1.84倍。一旦有了故障的苗头或者海上事故的苗头,智能装备以最合适的方式来对船舶进行处置,使它的风险降到最低层。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与日照港开展了深入合作,用科技手段聚焦智慧通航和智能港口建设发展,推进了海洋智能装备技术成果在智慧港口建设中的示范应用。同时,日照市与上海交大已明确将海洋智能装备、海水制氢、固态电池、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作为未来合作重点,不仅为日照注入了科研资源与创新能力助力,更通过成果转化和应用场景赋能,让高校智慧真正在日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日照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易宏表示:“我们可以坚信从日照创新的成果一定会在全国迅速推广,一定能够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作出更大的贡献。”(杨琨 裴斐 贾中根 辛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