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二十八:打造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明水样板”

案例背景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明水经开区)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是济南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第二批沿黄重点地区合规工业园区。

近年来,明水经开区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树牢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在融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立足于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坚定落实黄河战略和“双碳”目标,抢抓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逐步实现上云用数赋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经验做法

提高政治站位,推动黄河战略全面落地。明水经开区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确保黄河战略在明水经开区落地生根。

——深入学习领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召开5次党工委会议研究部署落实黄河战略相关议题。

——坚决抓好落实。抓好国家、省市关于黄河战略的规划、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出台“明水经开区落实方案”,部署五大方面20条具体举措,并落实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开展宣传贯彻。通过理论宣讲和主题党日等方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落实黄河战略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让黄河战略入脑入心见行动。

围绕“双碳”目标,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作为济南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在“双碳”的道路上先行先试,敢于挑战,勇于革新,致力于以转型发展的“阵痛”换取长远绿色发展的“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深入领会“双碳”目标的意义,围绕《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向,主动对标对表,制定“明水经开区行动方案”,摸清排放底数,明确实施路径,以切实举措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探索理论支撑。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强烈责任担当和龙头带动作用,主办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助力园区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双碳”高峰论坛, 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兄弟开发区共商“双碳”大计。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有效调动企业节能降碳积极性,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动企业技术提升、生产工艺再造,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效。

——强化数字赋能。把产业数字化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的有效抓手,立足百度标注、山大地纬、蓝海领航、章丘复旦联合创新中心等新信息产业基础优势,统筹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园区、龙头企业、科创平台资源,集聚数字经济要素资源,打造数字经济产业资源集聚区和一流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

节水节地节能,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样板。以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为目标,强化系统集成,优化能源结构,探索节水节地节能的集约发展模式。

——打造绿色产业体系策源地。联合申建的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获商务部批复,将以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为方向,探索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园区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强化集约发展理念,引导企业间废水交换及再生水回用,能源回收及梯级利用,副产品交换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园区企业间的资源共生和共享。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全面排查低效闲置用地,稳步推进盘活利用工作。原卓达绿色建筑产业园成功改造升级后,打造济南(明水)汽车制造园起步区,已落户华曼汽车、海佑新能源等8家企业。四是推动全面降低能耗。扎实推进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深入推进铸锻、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闽源钢铁逐步关停。

主要成效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要素聚集态势加快形成,中国重汽、伊莱特、华凌电缆等龙头企业活力焕发,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各产业领域不断转出新动能、赢得新优势,蹚出一条具有明水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前进30个位次,位居全国106名。共培育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2家省市级“瞪羚”“专精特新”等特色优势企业。伊莱特15.8米环形锻件打破环形锻件铸造世界纪录;卧龙电气成为国内家用电器电机品种系列最全、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大型生产和出口基地;章鼓罗茨鼓风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之首;圣泉集团“呋喃树脂”系列材料产销全球第一,生物质石墨烯在全球首创并率先实现商用等等。

低碳绿色发展蔚然成风。济东智造新城等园区36万平方米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后年均发电量约6000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万吨,有效实现园区的储能、节煤、降碳。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在北京冬奥会上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应用于冰场是全球首创,一年就可节约200万度电;安莉芳(山东)有限公司开展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行动;圣泉集团成立碳足迹管理部,实现碳排放数据核算与碳管理的独立自主,并积极开展碳交易实践。目前,园区已有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45家企业被评为省、市级绿色工厂,高端交通装备、食品饮料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济南市绿色发展产业集群。

数字赋能产业成效显著。拥有全省首个大数据产业全生态产业园——蓝海领航大数据产业园,坐拥全国“区块链”技术百强企业——山大地纬,引进全球领先的AI平台公司——百度山东数据标注基地,建有龙山人工智能谷、龙山数字经济产业园,还有大量实施数字赋能的基础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占比达到了43%。以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为契机,与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联合浪潮集团,完成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源管理服务系统开发测试,以三齐能源有限公司为试点开展公司能源管控智能化改造;与海尔卡奥斯合作,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建设路径,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工作启示

工业园区落实黄河战略重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好黄河战略,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推动制造业升级,做强先进制造业。制造业是明水经开区第一大产业,但传统制造业占比高、能耗高,明水经开区通过“动能转换优存量、高端引领扩增量”,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强力转型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领域完成了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

工业园区落实黄河战略要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将“双碳”目标和生态保护战略导向融入园区各项规划、制度中,形成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合力。对于工业园区来讲,产业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产业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统筹兼顾的,在提高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要把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降下来。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快生态修复与治理,增加碳汇;另一方面,提高资源产出率和能源利用率,注重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工业园区落实黄河战略贵在利用数字赋能产业。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工业园区来讲,必须深入思考和谋划好数字经济这篇大文章,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明水经开区充分把握数字经济机遇,立足自身产业、资源、区位等优势,让优势产业加速拥抱数字化,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的放大和倍增作用,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助推动能。(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日照岚山发改局:多维发力,保障招投标环境风清气正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体改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海洋处党支部开展“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助力海洋强省建设”专题调研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举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绿色能源

“党旗领航 三色担当” 华能山东公司奋力谱写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山东篇章
今年潍坊市潍城区将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
“发展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 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
泰安市泰山区召开非直供小区供电设施改造推进会
山东: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蹚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山东路径”
山东: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彰显泰安担当 储能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齐鲁粮油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烟台:创新“陆海粮仓”协调联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用好粮食储备“蓄水池”,山东力保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山东聚力打造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山东:储运、加工、配送、供应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连续4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 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山东掌握“密码”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济南召开2025年全市粮食工作暨价格工作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3月第4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基本稳定走势
临沂:粮油副食价格稳定,猪肉鸡蛋价格下降(3.28)
泰安:肉蛋价格稳中略涨 蔬菜价格有涨有降(3月20日-3月27日)
本周青岛粮油价格基本平稳,鸡蛋价格略有下跌(2025.3.22-3.28)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3-28)
东营:本周鸡蛋价格略涨,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菏泽市场主要粮油肉蛋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3月20日—3月27日)
3月27日枣庄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行情稳定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