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十四:全力打造精品特色黄河文化基地
案例背景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近年来,淄博黄河河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战略”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要求,扎实推进“一点三线”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站位流域、立足区域,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全力打响特色黄河文化品牌,为推动新阶段淄博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凝神聚力。
经验做法
因地制宜,建成特色黄河文化展馆。邀请淄博市齐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淄博市书画院有关专家组建工作专班,对黄河文化与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到省内外8家展馆参观学习,先后形成布展文案和展陈设计方案,组织专家3次对文案和方案进行了审查指导,确保展馆创意“立得住、有特色、叫得响”。齐韵黄河文化展馆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馆,同时也是一座原创艺术馆,馆内有浮雕4幅、瓷板画4幅、雕塑7组、绘画28组,均为原创。展馆从“中华文化根和魂”的高度,系统展示黄河文化与齐文化的关系,黄河文明与流域文明的关系,进而唤起人们对洪水的警觉、对水资源的珍爱、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解、重视和支持。展馆历时近2年建成,面积700余平方米、分八个展区,运用雕塑、文字图片、重彩绘画、场景复原、刻瓷壁画、光电视频等综合手段,展示黄河对流域文明发生、发展、繁荣的巨大影响,展现具有齐文化特色的黄河文化,成为黄河岸边璀璨的“文化明珠”。
多点开花,丰富文化基地内涵。淄博河务局深入开发黄河与红色文化、黄河与历史文化、黄河与自然风貌、黄河与法治历史等精神文化产品,建设多处展示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真正打造了黄河文化与黄河景观有机结合,治河机构齐全、建筑风格融洽、文化景观相宜,展示体验一体的黄河文化基地。“红色文化”展区,建成淄博黄河党性淬炼中心,面积110平方米,设置了党建知识答题、滑轨屏幕讲解、沉浸式场景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擦亮党员底色、淬炼坚强党性。“防汛文化”展区,依托刘春家险工,积极开展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建设,可模拟实际发生的险情进行抢险演练与教学,游客可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栓家伙桩;通过漫画形式介绍堤防、控导险情的抢护原则、方法等,可供研学、参观人员学习。“生态文化”展区,联合高青县政府对刘春家险工旅游景观区提升改造,打造了淄博黄河水利风景区“新名片”安澜湾景区,使其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法治文化”展区,提升改造高青黄河法治文化基地,联合驻地检察院、法院等开展普法活动,增强沿黄群众依法护河爱河的意识,获评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基地”。
创新融合,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发文创产品,以齐韵黄河文化展馆、党性淬炼中心内容为主题,设计印刷两本创意图书,联合邮政公司特别发行《“齐风河韵”文化品牌发布暨淄博黄河文化教育基地落成》纪念邮折和纪念封;以文化为纽带深化河地融合,积极与淄博市、县文旅部门对接,推动合作共建。
主要成效
基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1年12月,成功举办了山东黄河水文化(淄博)宣传推介会,发布了“齐风河韵”文化品牌,邀请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省文旅厅、淄博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参加,获得一致好评,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品牌和示范点的影响力。淄博黄河文化教育基地成为集党性教育、廉政教育、文化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场所,被山东黄河河务局命名为“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2022年7月荣获淄博市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称号,截至目前,已接待省、市、县及中小学校等130余批次3000余人次参观。
河地融合渠道不断拓宽。以淄博黄河文化教育基地为平台,联合团市委、淄博市教育局等举办了全市“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队日示范活动,通过团市委、淄博市文联积极申报“山东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山东省文联艺术实践基地”,与淄博市书画院筹备共建黄河文化写生创作基地,协同淄博市档案馆建设黄河专题档案资源库。
水文化遗产整理发行。在建设文化基地过程中,认真梳理提炼了淄博黄河在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实施治理过程中的水文化遗产,整理成果纳入《大河钩沉——山东黄河文化遗产辑录》一书出版发行。
党建联建共建活动更加丰富。充分发挥党性淬炼中心阵地作用,以“敲十锤打实锤、记身份做表率”为轴线,组织党员开展“10+N”活动,以此强化党员党性意识教育,增强政治定力。截至目前,利用党性体检中心与党建联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0余次。
工作启示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精品特色。进一步激发黄河文化活力,应以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沿黄地区不同自然景观、文化特征,以“特色”“精品”为追求,避免历史类展馆的同质化。建设过程中应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与现有资源相互融合,形成规模化景区。围绕历史黄河,重点打造文化景点;围绕生态黄河,重点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围绕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展示传承基地,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还应强化创意驱动、科技赋能,融合科技创新手段,用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打造黄河文化精品。
深化河地融合,共建共治共享。要树立全局观念、协同思维,强化跨区域文化合作理念,积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要加强与系统外单位部门的协同,主动寻求合作的切入点、结合点、衔接点,加强对接、协调创新。也要加强系统内部的协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创新发展。
创新开发方式,活化文化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最好方式是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托黄河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创意设计力量,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文化产品、文化礼品,让老百姓把文化带回家,让黄河文化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为古老的黄河文化带来更新颖广泛的传播途径。借助融媒体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途径,将沉默的黄河文化唤醒,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审美。(淄博市黄河河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