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规划 山东枣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尹明波报道 近年来,枣庄市以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再利用和开展存量土地挖潜为切入点,通过计划管控、规划引领等手段,全力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挖潜,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低效用地27家,盘活闲置低效土地2584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000余亩,为助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
注重政策引领,统筹产业规划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枣庄市注重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突出生产功能,明确主导产业,统筹产业集聚区与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引导综合设施合理设置、开放共享。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加强规划引领,发展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多层次、多样化产业空间载体,提高产业发展集聚度和土地投入产出率,把开发区打造成产业集聚发展的主战场。
严格控制在开发区外安排新增工业用地,确需在开发区外安排重大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业项目,须加强科学论证。
化工投资项目原则上应在省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含专业)、重点监控点内实施,并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
对“退二进三”转型升级或开发区外“散乱污”整治搬迁改造企业,优先在开发区内安排建设用地或鼓励租赁标准厂房。
强化推进措施,加大处置力度
2019年枣庄市处置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307亩,今年计划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349.05亩。为确保完成批而未供处置年度任务,枣庄市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推进措施,建立批而未供土地供地困难台账,逐宗核实,注明原因,一地一策、分类处置。
改善供应条件,加快项目落地。对因征地拆迁、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不能及时供应的,统筹运用财政资金、土地储备债券资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发挥好土地储备职能作用,加快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前期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土地供应。
统筹解决因规划问题造成的批而未供。对因规划调整、产业政策等原因造成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前提下,依法依规调整控规或规划用地性质和条件。对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作一致性处理。
支持批而未供土地调整利用。对因规划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因确实难以开发建设,且土地利用现状未改变的批而未供土地,各区(市)政府可逐级申请报原批准机关批准进行区位调整。属于同一批次的,应当一次性调整处置到位,不得拆分或多次处置。多个批次需处置的完整地块可调整到同一新的批次使用。
妥善处理未供即用土地。对于项目用地未供即用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查处,依法办理供地手续。对于资金紧张的项目,完善供地方式,缩短出让年限,考虑采取弹性年期方式进行供地,减轻企业拿地成本,提高企业拿地意愿和积极性。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建成的公共道路、公共绿化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用地,以及不能按宗地单独供应的边角地,尽快梳理上报区(市),确定供应主体和供应方式,编制供地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直接供地。
加强科学管控,破解资金瓶颈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走盘活挖潜之路,坚持从盘活存量要效益,坚持以盘活低效用地为抓手,全面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
突出自然资源部门主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职能,通过变更低效用地规划条件,重新招拍挂,破解资金瓶颈。
在全省率先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针对低效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开发目标和时序,上图入库,动态掌握低效用地现状,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逐步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奖励约束机制,全面提升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
租让并举,探索供地新模式。探索建立“双合同”监管机制。
建立基金,探索奖励激励机制。将工业用地出让金市级留成部分作为奖励基金,根据建设项目监管协议执行情况实施奖惩措施。
完善制度,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分析低效用地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从制度上查找薄弱环节,加强共同责任机制和土地市场诚信建设,着力构建防范低效用地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