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构建“四链”
周涛/摄
樊自甫
重庆市是第一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加强数字经济合作,以智能化应用为重点,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当前,重庆传统支柱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产品迭代不快、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急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在产业存量中做大经济增量,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重庆坚持将大数据智能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智能制造成效显著。汽车、电子、装备、消费品、医药等重点行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智能化逐步向供应链、产业链等延伸。目前累计推动实施226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67个智能工厂和359个数字化车间。加快实施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全市已集聚197家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累计服务企业“上云”5万多户、连接设备150余万台。
第二,智能建造加快发展。打造699个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工程项目,完成BIM项目管理平台和BIM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在勘察、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有效传递和实时共享。实施智慧工地2630个,其中BIM智慧工地233个,上线启动重庆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账户体系、基础数据库和外部接口的规范统一。
第三,农业数字化体系逐步完善。“三农”大数据平台、特色农产品交易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农业产业数字化地图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覆盖加深,农业生产环节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黔江区建成测土配方施肥指导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技术覆盖率达90.2%。潼南区1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农用无人机联合社,利用无人机开展植保社会化作业服务。
第四,服务业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本土垂直生活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家电维修“啄木鸟”、家装“俏业家”等平台强化行业资源整合,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流转体系,加速拓展市场。餐饮、住宿等品质商家电商应用渐成规模,美团、饿了么等生活服务平台加速餐饮等商家触网营销。目前,全市美团上的餐饮商户约2万家、携程上的住宿商户约2.2万家。摄影、家政等商家线上营销、线下服务能力逐步构建,全市在商务部家政信用体系平台上的企业达370余家、家政服务员超过3.2万人。
数字化转型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数字产业引擎作用不强。2019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5000亿元,数字经济生产总值占比超30%,但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规模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势能。
二是融合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较低。近年来,全市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行业智能化改造力度较大,生物医疗、化工、新材料等行业智能化改造相对滞后,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差距。
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由于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全面改造、购置数字化设备、构建企业内部工业物联网、培养或引进专业化人才,造成转型成本较高,短期内投资回报不成比例,过半企业表示数字化改造资金压力较大,“不愿转”“不敢转”现象较为明显。
四是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支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本土工业软件企业数量较少,缺乏具备较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的集成商和物联传感设备生产制造企业,造成工业智能化控制集成与工业应用软件开发等能力存在欠缺。
四大举措推动数字化转型
首先,政府市场同时发力,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化程度不够等原因,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初期,仍有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问题,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扩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着力打造转型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破解中小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困境。与此同时,加速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优质市场主体,扩大数字化转型市场化服务供给。一是支持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重点培育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二是着力推动本地龙头企业裂变专业技术优势,组建信息技术服务部门或企业,面向行业内企业提供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检验检测认证、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设计等专业化服务。三是重点支持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等机构延伸业务链条,开展咨询诊断服务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
其次,以产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数字化转型。
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性赋能平台,对推动传统产业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加大工业、农业、建筑业等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速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互联互通,推动工业制造协同、追溯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农业互联网及农(副)产品交易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建筑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程建造领域物联网、业务、空间、过程等数据融合,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抓好服务业在线平台培育,围绕金融、物流、商贸等重点细分行业,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加快服务业的网络化、平台化和智能化,提升服务效能和精准性。支持大型企业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采用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平台应用服务,通过“上云上平台”降低IT建设成本,优化管理能力,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第三,加强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创新,增强转型发展内生动力。
引导高校、企业、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对接,联合共建数字化转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围绕重庆支柱产业,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着力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动智能化装备、边缘计算系统、工业无线通信、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重点突破计算机辅助类(CAx)软件、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与建模软件、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软件等设计、工艺仿真软件,高安全高可信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等业务管理软件。加快研制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功能的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检测装配、物流仓储等智能制造装备,突破高性能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精度减速器、高档控制系统、高速大扭矩切削电主轴等“卡脖子”关键零部件。
还有,做好数字化转型发展重点措施保障。
加大数字经济类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扩大中高端专业化数字服务人才供给,加强企业人员职业培训,筑牢数字化转型发展人才根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引导基金,探索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创新模式,拓宽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贷款增信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短缺问题。加快研究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统计指标及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区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找出差距、明确方向。将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纳入考核范围,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在推进较好的地区和行业,选择骨干企业,组织策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探索数字化转型经验做法和解决方案,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强化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网络安全保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作者系重庆邮电大学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协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