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区:“三个一”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中国发展网 刘建斌、记者殷晓旭报道 目前,青岛市市南区现有各类电动车辆近8000辆,充电基础设施900余个,针对部分充电桩使用年限较长、维护不及时、分布不均衡、充电速度慢、用户体验感差等问题,市南区打好系列组合拳,进一步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公共充电桩张贴统一标识等级造册
全面普查做好一本台账表。市南区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利用2个月时间,对全区内所有充电基础设施进行摸排,设计统一编码信息(例如:SN01GW01DDC30/01, SN为标识位、第一个01为街道编码、GW为归属企业简称、第二个01为站点编码、D/S为单/双枪标识、DC/AC为直流/交流标识、30为功率额、最后为枪头编号)、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基础现状报告,便于精确管理与定位。组织街道社区、商超、宾馆酒店、医院、银行、商务楼宇、文体场馆、旅游集散中心、产业园区等单位摸排停车场底数,建立现有公共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计划及台账,每季度调度一次,严格落实到2022年底前桩占车位比例不得低于20%的硬性要求。
提前布局规划一张分布图。面对现有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设施有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市南区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企业、专家、街道等相关人员意见基础上,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环节,制定全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充电站点。力争到2022年,坚持便民需求为导向,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市场主导,协同推进,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基本满足居民充电需求。
细化管理制定一册制度集。面对居民新建充电设施落地难度大等问题,联合区内18个单位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南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实施方案》,细化建设管理服务。建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多方协调解决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相关事项,破解充电基础设施落地难题。制定《市南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信用监管制度》及联合惩戒制度,建立主动承诺制度,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在行业监管范围内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接受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综合研判信用状况的基础上,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截至目前,年度内市南区下达整改通知10张、更新改造充电桩20个;新增银川路动漫园、宁夏路软件园、东海西路青岛宝驹停车场等公共充电站5座、充电桩51个、充电枪77杆,缓解部分用户充电难题。
下步,青岛市市南区将召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建设推进会议,搭建投资者、建设者、物业管理者、运营企业对接平台,落实运营企业、属地双重管理责任,有序、规范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绿色出行的“时尚”内涵,助力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