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区:提质增效 打造高质量民生服务
今年以来,青岛市崂山区民政局按照区委开启“战略北进”实施“七大行动”决策部署,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民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民政服务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区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织密筑牢救助保障网
在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方面,今年崂山区全面实施社会救助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会救助由社区网格员开展“帮办、代办”、困难群众“零跑退”;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委托下放到街道,优化审批流程,将审批时限压缩至9个工作日之内,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了50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对急难困难家庭24小时内救助到位。
完善困难群众“一户一策”靶向救助机制。为530名困难家庭失能人员提供了基本生活照料,发放照料补助306万元;为274名低保子女发放在校餐费补助43.9万元;为77名困难人员发放价值30余万元的纸尿片,做到对困难群众精准救助。
着眼疫情防控做好困难群众兜底救助。共对排查发现的85户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对112户困难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65万元;落实疫情防控期间低保暂停撤销政策,对全区24户超出低保标准的困难家庭给予6个月渐退期;为孤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独居困难老人建立巡访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1837名非低保重度残疾人开展全面入户排查,织密筑牢救助保障网。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
积极推进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4个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改造装修及挂牌运营,并引进南京唯老汇等4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参与运营。截至目前,全区新增社区养老床位82张、家庭养老床位260张、机构养老床位781张。
摸排全区中度以上失能老人约1100余人,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奠定基础。优化受理审批流程,将高龄补贴核准事项下放街道办事处,压缩办理工作时限。1—9月份,为符合条件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920余万元。崂山区首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2019-2035)》通过专家评审。
疫情防控期间,协调慈善组织定向捐赠20余万元防护物资,争取区指挥部专项调配物资,增发运营补助及工作补贴14余万元。在机构内全面推行核酸检测,有序推进养老机构恢复服务生产秩序。
发挥社会组织自身作用,解决困境人群心理难题
聚焦脱贫攻坚及困难群体保障,探索从体制机制、服务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加强困境人群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困境人群社会心理服务项目。项目聚焦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困境老人四大弱势群体,搭建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参与的综合服务网络,通过“政府+社会”、“专业+志愿”、“个案+整体”服务模式,运用“心理+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方式,解决困境人群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社会融入、问题行为等难题。
同时,项目建立起社会心态监测、社会心理疏导、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心理综合帮扶服务体系,从个体、人际、群体3个方面综合施策,在科普、发现、干预、转介等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困境人群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项目按照“分类服务”原则根据红、黄、蓝(严重、较重、健康)三个等级,分类开展心理干预、社会工作服务、志愿服务工作,先后服务困境人群500余人,为100余人进行心理测评并建立档案,为30余人开展个案跟踪服务。先后开展“与您同战‘疫’”线上心理疏导,“樱”你而益扶贫助农、“心”童伴”六一伴成长、关爱活动进社区、困境儿童夏令营等主题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筑牢困境人群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