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四十年:成就、经验、问题与对策

张舒平

山东省是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人文大省,海洋是山东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新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在于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后,山东立足于自身的区域位置、资源条件和社会基础,把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与山东省的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路子,海洋经济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到建设国家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都是重要体现。

山东地处中国南北方临界线,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民谱写了包括海洋经济发展在内的许多辉煌篇章,有着“南看广东,北看山东”的美誉。改革开放新时期山东立足自身区位、基础和优势,在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理论界的充分支持和实践者的积极努力下,开启了探索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海洋经济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依据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提升,结合海洋经济发展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山东贯彻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恢复发展海洋经济;二是“海上山东”战略构想阶段(1991—1997),山东积极探索以海洋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三是“海上山东”全面建设阶段(1998—2008),山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并将其纳入全省重要发展战略;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阶段(2009—2018),山东既要调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自身海洋经济,又承担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任务。这个发展历程是山东认识海洋、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的远见卓识和宏图再展,既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创新的过程,也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现实的启示性。本文试图通过从学术上简略总结分析1978至2018年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以期为新时代中国海洋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一、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海洋科技发达,自古就有经略海洋的传统。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世界蓝色浪潮的推动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下,山东把目光转向海洋,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构建海陆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全面规划、统筹推进、重点支持,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日益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从地方战略构想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从提出“海上山东”战略构想到全面建设“海上山东”再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从省级战略构想到肩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重任,海洋经济在山东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早在1984年,山东就依据省情提出“陆海并重、东西部结合”,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方针;1991年又率先提出“陆上一个山东,海上一个山东”战略构想;1998年9月,召开“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海上山东”建设;2007年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沿海地区要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功能定位明晰、产业优势突出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承担起“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任。就新时期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轨迹来看,呈现出所处战略地位由低到高、战略格局由小到大的明显的递进性特征,既是自身积极探索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也逐步成为国家在探索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自身海洋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历史课题,更承载着中央赋予的先试先行、创造经验、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

海洋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海洋经济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改革开放新时期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推动了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海上山东”建设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业、制盐业、海洋运输业持续稳定增长,海水养殖、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机械以及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海洋一、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到20世纪末海洋经济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0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50亿元,1991年达到195亿元,1992年达到275亿元,1993年达到320亿元,1994年达到400亿元,1995年达到477亿元,1996年达到532亿元,1997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56亿元,引起了全国瞩目。到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达到1066.7亿元。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前五年情况来看,2011年到2015年,蓝色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1395.1亿元增长到29447.3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由8029亿元增长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201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6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新时期山东海洋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

1

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步伐加快。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起飞的羽翼。山东是新中国海洋科技事业的策源地,中国海洋调查史上的若干个“第一次”几乎都出自山东。新时期山东始终坚持“发展海洋科技、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线,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增强全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率先在全国提出依靠“科技兴海”的战略,以加速海洋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拉动技术储备,塑造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动力支撑。目前,山东拥有全国现阶段唯一的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形成了学科配套齐全、人才梯队优化、基础设施精良的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海洋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海洋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据《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19》显示,从2017年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区域海洋创新指数来看,山东排名第三。

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优化的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海上山东”建设时期,到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依据当时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政策优化布局海洋产业结构。“海上山东”建设阶段,提出了以发展海洋渔业为突破口,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等系列政策。随着“海上山东”建设的深入发展,山东省的海洋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变革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着传统和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到2000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12:28,结构模式为“一三二”。进入21世纪,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是山东海洋经济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完成这项任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8:43.2:51,“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不断优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

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提升。随着新时期开发利用海洋程度的加深,山东逐步重视并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工作着力点日益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上,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持续提高,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开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步伐加快,海洋保护区面积稳步扩大;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建设有序推进,“五湾”整治和“五岛群”开发保护成效显著,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更加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不断健全。积极参与重大项目海域服务保障工作,海域使用日趋规范,促进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措施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有相关经济数量的增加,更有海洋经济结构的优化,还有海洋经济管理开发能力的提升。随着海洋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为今后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经验丰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基本上完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期数量积累、范围扩张和规模扩大。伴随这一过程,四十年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也积累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编制实施符合实际的开发建设规划。规划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蓝图,是建设“海上山东”战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基础和前提,对谋划统筹山东海洋经济战略的协调发展、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起着统领作用,这也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一条宝贵经验。从“海上山东”实施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变海洋资源为经济效益,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山东就把开放海洋列入全省的国土整治规划。改革开放初期就海岛开发问题专门制定了规定,连续召开全省海岛工作会议,解决在规划、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海岛经济发展,因此,山东的海岛开发在全国搞得比较早也比较成功。1991年“海上山东”战略提出后,又制定海洋产业发展“八五”及今后10年的规划。1998年全省海洋工作会议讨论了“海上山东”开发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制定了部门具体规划,各地也出台相应区域性规划。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制定了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等10多个配套文件,编制了26个专项规划和“四区三园”等9个重点区域规划,建立了以国家规划为纲领,以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为支撑,以市县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这些规划的编制实施,成为了山东开展海洋经济建设的指针和方向。

二是始终坚持“科教兴海”,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海洋经济建设。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海洋环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开发方式的综合性和高技术性等因素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要依靠科技特别是高技术。科技发展水平和支撑能力决定现代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早在建设“海上山东”起步阶段,从何处起步、走什么路子是首先需要面对解决的主要问题。山东省结合自身海洋科研、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优势,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必须以科技为先导,走“科技兴海”的路子,并使其成为改革新时期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力。

这也是实施“海上山东”建设以来的一条弥足珍贵的重要经验。

三是科学布局海洋产业,注重实施重点突破。从“海上山东”到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注重科学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有序实施重点突破,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海上山东”建设时期确定的总任务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优化海洋产业的布局和结构,建立起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体系,在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升级、科技兴海、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全面提高海洋经济的整体效益,使海洋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把沿海地区建成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蓝色产业聚集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阶段,在全国率先出台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四是注重发挥理论界的作用,加强理论创新和应用。纵观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历程,无论是海上山东战略构想的提出,还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理论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有着良好的基础,取得了一批有见地、有影响、实践性强的成果,是山东海洋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是“海上山东”的主要创意者。1987年,提出“海陆并重,以陆地为基地,向海洋进军,建设新山东。”同年9月,提出“必须实行陆海并举,一手抓陆地开发,一手抓海洋开发,同时做好陆地和海洋两篇文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与应用,安排专门经费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制定了蓝色经济区重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确定了海洋强省建设、海洋产业发展、科教支撑、园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等重点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应用价值高的海洋经济发展理论成果,并及时运用到海洋经济发展实践中。例如,借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思路和政策研究》,制定了《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借鉴《支持青岛西海岸加快建设国家新区发展路径研究》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等成果,编制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规划》和《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方案》。

三、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的问题

四十年来山东省海洋经济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前列。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去研究破解。

第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重工业比例较高。与山东省整体经济结构一样,山东半岛沿海各地方仍然是传统产业多、初级产业多、低端产业多、资源消耗型产业多;反之,也就是新兴产业少、高端产业少、高附加值产业少。比如,重工业增加值的规模比重约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0% ,轻重工业的比例接近3:7,广东、浙江是4:6。再如,2013年,蓝黄“两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5%,比全省水平41.2%低0.7个百分点;而全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46.1%还低4.9个百分点,比广东低6.6个百分点,比浙江低4.9个百分点,比江苏低3.5个百分点。这种层次偏低的产业结构,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质量效益不够高、竞争力不够强的主要原因。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高层次人员缺乏。山东半岛沿海各市普遍存在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力量薄弱等问题。总体来说,人才队伍数量不算少,但创新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明显不足,人才结构以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化学等基础性学科为主,应用型技术开发人才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匮乏,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不够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比如,家电制造业应该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强项,但是家电中的芯片、液晶面板和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和部件基本上依赖进口。还有轮胎,山东省是全国第一生产大省,产量占20%以上,但产品主要供应售价在20万以下的车辆,20万以上车的轮胎生产较少。

第三,交通运输体系亟待完善,综合规划势在必行。目前,山东半岛沿海城市交通建设有以下特点:建设起步较早,但标准相对落后;网络密度较高,但运输能力不强;运输方式齐全,但衔接不够紧密;网络骨架初具,但发展不够平衡;客货运量较大,但运输结构不合理。最大的缺项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省国道、港口、内河运输以及管道运输之间,如何科学合理布局、协调有序运转,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做到人流其畅、物流其畅,亟需破解。因此,制约各市区域发展的最大问题,仍是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

第四,海洋环境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海洋生态环境是制约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洋渔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二是海洋生态环境对滨海旅游资源造成破坏,严重降低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海功能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重点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亚健状态和不康状态的有16个,占总数的80%。”虽然山东半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但海洋生态环境的依然严峻,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求平衡将是发展海洋经济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五,融合发展没有实质性突破,统筹协调力度亟需加大。山东半岛沿海各市应是一个纽带,将区域内各个城市或经济实体有机地连接起来,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使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前几年各市之间竞争多、合作少,竞争性超过互补性,特别是在产业协作方面,由于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明显,发展特色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全省整体区域战略层面的利益协调机制,区域统筹协调的文章做得还不够。

就上述问题而言,有些是基于山东自身条件和基础而致的发展阶段问题,这些问题会随着今后的发展逐渐解决。有些是属于观念上的问题,如解放思想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等。少数则涉及到深层次的管理体制机制的改进。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后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中引起足够重视。

四、山东海洋经济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对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山东省需要立足当前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实际,正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按照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方案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经略海洋意识,探索人海和谐、海陆并进、彰显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培育蓝色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加快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山东贡献。具体而言,需要在如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主动把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去谋划。步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发展问题,科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区域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等许多新思路、新部署、新要求。这些思路、部署和要求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参照指引和合作机遇。山东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要自觉把自身建设放到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一是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熟悉掌握各方面政策情况,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思考谋划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二是要从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中来考虑问题、研究工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经济区等战略,肩负起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在海洋经济方面实现战略突破。三是要按照国家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部署,充分发挥区域内人才素质较高、诸多重大装备领域技术较为先进、优势产能竞争力较强等优势,发展山东海洋经济为全国的特色经济、优势经济。

二是要自觉承担起国家海洋经济先试先行的使命任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载着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的使命,“蓝色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山东沿海各市已有各类平台既是试验田、示范区,也是支撑点、带动源。《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教育引领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国家海洋开放合作先导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先行区,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下一步,山东应结合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面向全球范围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创新海洋合作平台模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打造我国海洋经济开放发展新高地。

三是要加强山东省内部各发展战略区域的深度融合。早在2009年11月,国务院就批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远景展望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域相连、文化相通、经济互补,具有实现融合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基于山东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比较优势而研究制定的,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经济的质量效益、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基础规划对接。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即将编制完成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的内在联系和共性要求,一体安排、同步推进两区建设具体工作。二是做好重点事项的对接。统筹谋划两区的产业安排、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分工,实现市场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的一体运作或互联互通。三是做好关键体制的对接。着眼于构建规范透明的发展环境和富有效率的激励机制,统筹推进两区经济管理与调节体系、市场要素配置与流动制度以及自主创新机制等的改革。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注重相互支撑与借力,不断创造发展的新高度和新空间。

四是把山东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海洋经济在未来能否持续科学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海洋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素质提高和门类扩充。海洋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步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政策上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解决海洋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含量及产业增加值低等问题。当前山东正在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经把海洋经济纳入其中,需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发挥重大项目的聚集能力和辐射作用,带动产业调整优化。重大项目,不仅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包括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等;不仅指新项目,还包括在建项目和老技术项目改造。二是加强园区建设,形成有核心要素的产业集群。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化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科技支撑,推动高端创新要素的加快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五是始终坚持发展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并重的思想理念。“海洋生态文明是以先进的海洋生态伦理观念为核心价值取向,发达的海洋生态经济为物质基础,完善的海洋生态制度为重要保障,可靠的海洋生态安全为底线,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当前山东已经在全省较好地构建了“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各方面,多措并举建立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切实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支撑能力和基础保障工作,为推动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总之,今后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既要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部署扎实推进,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先试先行中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还要下好下活全省海洋经济这盘棋,力争做到海洋经济发展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既要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要把海洋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活动与海洋生态的和谐发展。(作者系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本文参考文献包括 :

1.韩寓群:《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东政报》, 2007年第10期,第8页。

2.郑贵斌、徐质斌:《“海上山东”建设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75页。

3.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二五”时期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档案室。

4.张新文:《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纪实》,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5.郑贵斌:《从封闭到开放:“海上山东”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前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0页。

6.夏耕:《在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9日),山东发展改革委档案室。

7.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9)》,海洋出版社2019年版,第145页。

8.刘容子:《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经济学》,海洋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页。

9.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海洋出版社2014年版,第216页。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东平发改局精准策划全力争取,助力人才项目创新发展
山东青州:扎实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山东金乡发改局召开2024年第一季度违纪违规典型案例通报会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紧急部署央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申报工作
山东省鄄城县发改局开展2024年保密宣传教育月活动
泰安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到市委党校作专题辅导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扎实推动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
山东禹城:用绿色低碳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色能源

山东东平县发展和改革局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电网安全
破解充电“五难题” 山东枣庄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以“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大唐山东发电公司首季旗开得胜
山东泗水:“双轮驱动”趟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新路子”
山东日照:“早、简、快、好”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电
山东临沂:建成投运全市首个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
山东平阴县发改局消除电力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山东商河县发改局开展一季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齐鲁粮油

烟台市牟平区: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促进区粮食事业更好发展
“齐鲁粮油”走进肥城桃花节暨山东煎饼拼食展成功举办
山东平阴县发改局开展2024年夏粮产购调查工作
2023年山东粮食总产量达1131亿斤,连续3年超1100亿斤
山东成品粮储备库存超24万吨,设立应急加工企业316家
潍坊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
济南召开全市粮食工作会议,排部署2024年粮食重点工作
烟台市牟平区发改局开展粮食安全生产专项行动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山东东平发改局组织开展五一前旅游市场价格巡查工作
山东鸿瑞价格评估:提升竞争力吸引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山东寿光:多举措做好五一劳动节暨菜博会期间价格监测工作
济南市长清区3月份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总体稳中有降
上周日照蔬果市场价格稳中有降
4月15日青岛重要民生商品销售平稳,价格稳定
山东鲁伟保险公估:坚守本心,争做行业模范践行者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调研德州市畜禽养殖情况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