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四个“突出”放大片区优势 创新试点任务实施率超8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记者从8月31日山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一年来,坚持发展导向促创新,立足烟台实际谋发展,着力放大片区区位、产业、创新等基础优势,加快推动体制改革、动力变革、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截至目前,烟台片区承担的100项创新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80%,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市场主体入驻自贸片区。
突出制度创新,打造有高度、有质量的“烟台特色”。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围绕制度创新,烟台片区聚焦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痛点堵点,采取“专业智库+”模式,依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及万华、富士康、东岳汽车等骨干企业,先后调研市场主体约2万家,细化形成170项创新任务。
突出示范效应,打造有融合、有创造的“烟台模式”。示范带动是自贸试验区责任所在、意义所在。围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烟台注重融合全市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规划建设了海洋经济创新、国际贸易、国际商事服务、招商服务等八大中心。目前国际贸易中心已落户京东云计算等126家企业,海洋经济创新中心落地9大科创平台。烟台片区探索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全面建立起与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中科系”,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系”,腾讯、华为等“企业系”,俄罗斯科学院等“国际系”的深度合作。新入驻金融机构20家,包括中行、中信、农行等自贸试验区专营机构10家;华润化学材料、韩国先安新能源汽车电子、烟台经海海洋等3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首个俄罗斯外资医疗器械项目——艾佳莱医疗入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名。
突出新兴业态,打造有战略、有活力的“烟台链条”。发展新业态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在发展新业态上的创新是一项十分现实的任务。在发展过程中,烟台注重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的发展。依托富士康等重点企业,加快全球保税维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从“全球制造”向“全球服务”延伸。目前,富士康开展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全球维修”业务试点,已开展2票掌上游戏机和控制器维修业务。抢抓烟台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烟台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等机遇,全面落实零售进口试点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积极研究推进综合保税区21条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还在烟台港西港区启动混兑调和业务、开出首张14.6万吨原油票单,带动西港区油品贸易、航运、金融等全链条发展。
突出流程再造,打造有规则、有突破的“烟台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烟台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集全市合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流程再造。为片区下放了首批696项行政权力事项和64项公共服务事项,出台优化服务20条措施,设立自贸试验区企业服务专区,从注册登记到刻章、开户,全流程2小时办结;在全国首创“四书合一”(四书合一,即对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非高耗能行业和非重大涉稳项目,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进行整合,共同形成一个报告文本)、“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等新模式,从拿地到开工最快2个工作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大力推行“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全力开展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支付6亿多元;对高层次人才出入境许可、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12项关键服务开通“直通车”。此外,烟台还设立山东自贸试验区第一家互联网审判庭,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了相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