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扶贫工作
记者 郭卫东
10月15日一大早,屈国栋就奔着巨野县田庄镇杜庄村东南角的百亩稻田而去,查看水稻长势。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舞动,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当前正值水稻结实期,这个阶段决定了水稻产量的高低,因此查看稻田长势成了他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今年35岁的屈国栋2019年7月从国网菏泽供电公司来到巨野县田庄镇杜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建起了村党群服务中心,铺好了入户进家的胡同路,种上了百亩水稻,低保五保户都得到了妥善安排,1139名杜庄村人都亲切地叫他“小屈书记”。
村里的事绝对上心
初到杜庄村两委报到,是在四间瓦房的旧村支部。屋内墙皮脱落,天花板破损,屋外更让他揪心:杂草丛生,地面高低不平。村支部门口的南北土路宽不足两米,对面是一片庄稼地。“别说外地人,就是本村人,有时候开车进院,一不小心还会掉进沟里。”看着屈国栋开着私家车要进村委,一旁的村支书杜启胜忙不迭地喊“停、停、停!”
征求了村两委成员的意见,屈国栋便马不停蹄奔波,最终为杜庄村争取到了40万元的村两委大院建设专项资金。
砖、瓦、钢筋、水泥、管材、涂料……此前对建筑一窍不通的屈国栋,开始日夜钻研建筑用料的品牌、质量、标号,入厂进店,货比三家。施工期间,从现场测量、设计到现场施工,屈国栋每天全程跟踪,是否留院?垒什么样的围墙?西侧广场留多大?南侧花园怎么设计?公共厕所如何落地?他一一拿出成熟的意见和杜启胜商量。
前后三个月,408平方米、两层楼的杜庄村两委大院正式竣工,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应有尽有,两台柜式、两台壁式新空调登堂入室,屋顶装上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无偿捐赠的30千瓦太阳能光伏板——上网后一年可给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收入,大院南侧装了105平方米的光伏充电棚,村民骑车来议事,可免费充电……村民高兴地给小屈书记点赞。“中秋节前,再把大院和村民文化广场绿化好,那时候大家就可以坐着赏月畅想未来了!”屈国栋高兴地说道。
不仅建好了两委大院,村里的路灯也亮了起来。“原来路灯只有10盏,还是25瓦的小灯泡,晚上黑灯瞎火的,村民都不大出来。”老支书杜贵生说,“屈书记向省公司汇报情况,国网山东电力捐赠给我们88盏太阳能路灯,省电还亮堂。”
此前村民不仅晚上不大出门,就连白天外出也得格外小心。因为,尽管前年村里东西、南北六条主干道硬化了,但60条4100米的胡同仍然是土路,“淤泥土质的小胡同雨雪天泥泞湿滑,晴天坑坑洼洼,经常有老人摔倒骨折。”屈国栋说,“关键是,村里有几十户常年给县城的建筑工地运砖瓦,胡同不硬化,拖拉机经常开不出去。”
“省里‘村村通’后,又开始实施‘户户通’。”2019年下半年,屈国栋积极申请省电力公司2020年捐赠项目49.5万元,春节前后又登门拜访县交通局、镇扶贫办,争取来16万元专项资金,把全村4100多米小胡同全部硬化,铺好进户入家的最后100米幸福路。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自今年6月15日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夏酷暑,屈国栋每天都要到村东南角走一趟,那里有杜庄村的百亩稻田,也是他为杜庄村贡献的第一笔村集体积累。
到杜庄村前,屈国栋也想着给村里上个三合板加工项目,或弄个扶贫车间、搞礼品代加工。但来到村里,和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商量后,他才感到,这根本不符合村情、民愿。“杜庄村靠近向阳河,一年四季水长流,灌溉方便,播下种子,几乎不用管,庄稼就能有好收成。”屈国栋说,“而且杜庄村靠近巨野县城,村里人进城打工很方便,所以现在村民还是想一边种些不大用施肥、打药的玉米、小麦,一边出去打零工挣钱。”
手有余粮,心里不慌,这是农民千百年不变的信念。既然村民愿意种植,那就顺从他们的心愿。但当地的玉米、小麦每斤只有一元钱左右,每年小麦、玉米轮茬种,村民根本挣不了几个钱。杜庄村挨着向阳河,有这么好的河水咋不种水稻呢?附近的鱼台大米远近闻名,一斤大米至少也要两元多,种水稻比玉米、小麦划算。今年春节过后,屈国栋把这事和村两委成员商量了一下,当即决定,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水稻。
议事会集中拍板容易,但当流转百姓耕地时却遇到了麻烦。“前几年城里人曾租过百姓的地,结果那人种了两年后,百姓的租金到现在也没付清。”村会计一语道破百姓的担心。
为解除村民的顾虑,屈国栋自己垫钱6万元,杜启胜垫钱2万元,8万元现金放在村委会,凑足了100亩地的租金。然后,他们又挨家挨户讲外地种水稻的收益,杜庄村种水稻的灌溉条件,二十来天走村入户做工作,100亩连片地终于谈妥了。屈国栋又托朋友在鱼台找到了一位水稻种植专家,让村民跟着能手学会了翻地、蓄水、施肥……“今年是试种,专家说看这里的土地更适合哪一种,明年再大规模种。”屈国栋站上引水渠,指着南面正在撒肥的农民解释说。眼前,半米多高的水稻绿油油一望无际,以前杜庄村人从没见过的白鹭和水鸭子开始在稻田间翩翩起舞,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水稻国庆节期间就能收获,然后把土地翻耕,仍不耽误种冬小麦。“每年这样水稻、小麦轮作,比原来种玉米、小麦,每亩地可增收1000元。如果明年村里全部覆盖,每年全村可增加收入150万元。”杜启胜说。
与贫困户越走越近
杜庄村351户1139人,现在仍然有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42户73人。屈国栋自进村之日起,就坚持每周至少走访十户,从不间断。
贫困户冯正芳去年青光眼严重,屈国栋和杜启胜给他联系县医院,做了两次手术。冯大爷的老伴儿腿有残疾,几乎整天躺在床上。72岁的冯大爷不但要照料自家的几亩地,还要给老伴儿做饭、喂药——老伴儿仅吃药一项,每月就要三百多元。
“大爷,我怎么看你今天状态不好啊,哪里不舒服?”10月15日上午,屈国栋在走访时发现冯正芳说话口齿不清,眼神呆滞,忙问道。
“昨天有点发烧,没大事。”冯正芳说。
“我看有点不对啊,杜哥。”握了握冯正芳的手,手软弱无力,屈国栋马上给杜启胜说,“你给他儿子打电话吧,明天拉着大爷去县医院看看。”在杜启胜打电话的时候,屈国栋又把案头的药一盒一盒看了一遍,看哪些药快吃完了就记在本子上。“小屈书记就像俺自己的孩子一样。”冯正芳向记者说道,“他隔三岔五就来家问问,说实话,小屈书记给俺帮了大忙了。”
临出门时,屈国栋又问了杜启胜的电话联系情况。“如果他儿子明天没空回来,我就开车送大爷去医院。”屈国栋又说,“我看大娘的降压药不多了,下次回菏泽时,给她再捎几盒来。”
第二家是杜先平家,杜大爷今年76岁了,前两年刚做了心血管搭桥手术。尽管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屈国栋一进门,大爷一眼就认出了他,哆嗦着握住屈国栋的手,眼睛里已淌出了热泪:“小屈书记,你又来看俺了。”
“老大娘也78岁了,两位老人有七个闺女,没有儿子,家里吃穿倒是不缺,但是没有劳力,我得常来看看,看看有什么家务活要干,看看家里电表还用不用买电。”屈国栋进了屋,轻车熟路地在各屋里转悠,顺手帮老人收拾着。
村里的42户贫困户,谁应该享受大病救助,谁应该享受60岁以上老人补助,谁应该享受残障政策,屈国栋一清二楚。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只要勤走走、多看看,生活、起居基本上都没问题,屈国栋倒是不担心。最让屈国栋放心不下的是12岁的杜清睿,他是一名孤儿,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改嫁,他跟着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过日子。小清睿很懂事,尽管身体单薄,但家里和地里的活儿,都抢着帮爷爷奶奶干。屈国栋帮助小清睿办理了每年1000元的贫困户教育扶贫补贴,让他享受扶贫政策。小清睿平时和爷爷住在一起,没有单独的小屋,屈国栋帮助申请“希望小屋”项目,铺设地板砖,安装吊顶,粉刷墙面,添新家具,小清睿感受到了温暖,写作业时脸上也挂着微笑。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感情!”一年多的时间,屈国栋完全融入进杜庄村的大集体,把自己当成了杜庄村的一份子,建设美丽杜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了他不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