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昌邑300兆瓦海上风电风机完成吊装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段文奇、刘世鑫、李坤、记者尹明波报道 近日,在碧海蓝天的莱州湾海域,随着最后一台风机叶轮与发电机精准对接,山东潍坊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海上风机全部吊装完成,这是继9月份海上升压站吊装完成迎来的又一个重要节点。目前,项目剩下“最后一公里”,施工人员正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全力向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加速冲刺。
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供图:山东省能源局
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项目位于昌邑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场址中心南距昌邑市区约45.5公里,西南距潍坊市区约66.4公里,施工水深6.43—9米。风电场规划海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6亿元,总装机容量300兆瓦,规划建设50台6兆瓦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以2回220千伏XLPE绝缘海底电缆送出,接入柳疃60兆瓦陆上风电场升压站集控中心,转架空导线接入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项目建设期间,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带动当地就业约1200人。项目建成投运,年可发电9.4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9万吨。
据介绍,项目坚持机制推进,建立月调度、周会商、日跟踪制度,召开“海上风电建设月度推进会”“昌邑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专题协调推进会”,及时解决船舶调度、二次电源柜分组吊装等7项难题;建立设备催缴催付管理、设备供应商点对点联络等机制,设备催缴分包到人、驻厂监造,确保及时到位。坚持统筹兼顾,按照设备分期、分批到货特点,优化工序,穿插施工,抢抓节点,从速从快推进海上风机、陆上升压站、风场监控一体化系统等设施建设。为抢抓渤海区域6至10月施工黄金期,项目多次组织打桩及吊装方案论证,动态调节施工资源,从6月18日开工,到7月14日首台风机吊装,再到冬季来临前50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仅历时3个半月,充分展现了海上风电建设的“三峡速度”。
项目建设兼顾生态与发展,创新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式,在风机基础周围50米海域内布置养殖区,采取投放产卵礁、集鱼礁、海珍品礁等措施,集聚、增殖鱼类,为鱼类、贝类和藻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产卵场所,推进“水上水下立体开发利用”,打造“绿色能源+蓝色粮仓”新样板。同步启用海上环境观测监测站,动态监测项目建设对水流、水质、海洋自我调节能力及鸟类、海洋生物繁殖的影响,评估海洋牧场改善修复生态环境效果,为探索现代能源体系与海洋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可靠依据。
“坚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破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誓把一张张‘规划图’变成一张张‘施工图’,一张张‘施工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竣工图’。”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坚定表示,项目锚定“精品工程”,发扬工匠精神,精心精细管理,树立品牌形象,全力打造安全好、质量优、进度快、效益高的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