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7905608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政企民”协作共赢

中国发展网讯  2019年11月15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一期工程建成后,山东着力打造由政府牵头、核电厂与热力公司协作推进、居民尽享核能供热的新模式。2019年-2020年首个供暖季为周边73个小区持续供热136天,居民普遍反映核能供热清洁低碳、安全可靠、幸福感获得感强。

图为海阳城区。供图:海阳市委宣传部

图为海阳城区。供图:海阳市委宣传部

当前,山东省聚焦“碳中和”发展战略,积极创新实践,精心指导海阳市创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加速推进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建设,努力实现核能综合利用更大作为。

 

海阳:创建“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11月的海阳,碧空如洗,白云如絮,初冬的海风吹得格外冷峭。在离海边仅有1公里的碧海金滩小区,市民孙保芸家里却是暖意融融。孙保芸穿着短袖家居服,屋里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了25℃,“供暖后一下子就暖和了,家中的温度很稳定,感觉也很舒适,一点也不躁得慌。”这也是孙保芸连续第二年享受优质的核能供暖了。

“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建成使用后,海阳将实现全部城区‘零碳’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节能减排、改善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贡献更多力量。”据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介绍,海阳市围绕核电项目建设,确定培育壮大核电加工、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条,隆起核电领域全产业发展聚集高地的工作思路,将核电装备制造和核能综合利用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借助核电“聚变裂变”的业态优势,发展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储能等产业项目,构建从首创国内核能商业供热模式到核能综合利用的“海阳模式”。

刚刚启动的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只是海阳市在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在新能源综合利用方面,海阳早已谋篇布局。拥有212公里海岸线的海阳,适宜发展风电产业的海域有600多平方公里,远景能源、上海电气风电设备加工制造项目和国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项目纷纷落地海阳,构建起海洋与陆地、海面与海底、发电与储能、制造与运维等多层次立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文:侯俊南、姜雅静、宫钦钊)

 

山东核电:引领核能综合利用加速奔跑


海阳核电项目作为山东省第一座建设并商运的核电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单台额定容量为1253兆瓦,采用具有先进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具有显著的安全性。1号机组于2018年10月22日投入商运,2号机组于2019年1月9日投入商运,截至目前,共发电约400亿千瓦时。

海阳核电两台机组投运正引领海阳核电全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经过大量的技术论证,2019年11月15日,海阳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正式投运,让清洁核能供热由图纸成为了现实。首个供暖季面向海阳70万平方米用户连续供热136天,运行良好,用户满意度高。经第三方评价,首个供暖季总体呈现出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等亮点,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山东核电公司聚焦“碳中和”发展战略,再次瞄准全国首个“零碳”供热城市创建,450万平方米远距离供热的蓝图应运而生。

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核电厂内供热首站。摄影:姜涛

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核电厂内供热首站。摄影:姜涛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仪式在山东核电举行,标志着海阳市区在实现核能供热“全覆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目前,项目工程二期已全面铺开,待2021年建成投运后,将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白浪、金沙、绿树、碧海的生活画卷将更加幸福绵长。

未来,随着海阳核电后续机组建设,核能供热继续深入推进,可实现提供超过千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广泛应用于胶东半岛地区,让更多居民获享核能综合利用福利。(文:单祉宁)

 

丰源热力:为居民提供“核级温暖”


2019年,海阳核能商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推进之际,根据海阳市政府特许授权,海阳市丰源热力有限公司承担起了实施核能供热厂外供热的重任。同年11月,核能供热第一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行,海阳市临港、度假区和核电产业园70万平方米用户正式用上了核能供热。整个供暖季运行稳定顺畅,用户室温非常适宜,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海阳市丰源热力有限公司。1摄影:相建伟

海阳市丰源热力有限公司。摄影:相建伟

海阳核能供热的有益尝试,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先河,为海阳打造“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书写精彩“序言”。据了解,下一步,海阳市丰源热力公司将在一期7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的基础上,与海阳市海发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投资8亿元,计划用两年时间铺设核能供热主管网50公里,为海阳新老城区450万平方米的用户提供核能供热,预计于2021年正式投用,助力海阳成为“配套完善、链条完整、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的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努力为烟台、为全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海阳力量”。

智慧热网调度管控平台投用后,将对核能热源、输配系统以及终端用户的供热环节进行参数监测、数据分析与智能管控,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控温度,实现智慧供热、科学供热和稳定供热。(文:相建伟、姜佩佩)

 

海阳居民:尽享核能供热“绿色福利”


近日,在海阳核电周边,可以看到沿途错落有致的居民小区内,人们平静、祥和地生活在核电站周边,从核电站里送出的供热管线,正源源不断地为小区提供“绿色”热源。

海阳市中学生走进核能供热首站,参观体验核能供热奥秘。摄影:姜涛

海阳市中学生走进核能供热首站,参观体验核能供热奥秘。摄影:姜涛

“海阳核电已真正走入海阳居民的生活,我们切实感受到核电为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变。”黄海社区居民孔亮说。距离核电厂约15公里的海阳市黄海社区,在2019年冬天成为首批体验核能供热的用户。据了解,二期工程建成投运后,供暖季将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7万吨、烟尘691吨、氮氧化物1123吨、二氧化硫1188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说起核能供暖,海阳市凤城金阳海岸新居的杨文忱竖起大拇指:“取暖费没有增加,供暖稳定,还没有污染,我们沾着清洁能源的光了!”

为让老百姓放心、安心地享受“核级温暖”,山东核电充分利用包括海阳核电现场、山东核电科技馆、海阳市社会实践学校三大核电科普平台,致力于打造“海阳核电工业游”品牌。特别是自2019年启动核能供热项目以来,从社区到学校,从海阳市的街头巷尾到公交车,从网络到现实,核能供热的科普视频、“明白纸”、科普画随处可见,黄海社区、凤凰国际等首批用户还专程受邀走进核能供热首站,让“核级温暖”看得见、摸得着,公众亲身参与、见证、监督核电发展的每一步,打造了核电科普平台的“飞地”效应。(文:单祉宁)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为企业找订单、组主场,潍坊市新能源产业推介暨新型储能产业链人才对接会在潍城召开
泰安:集群阵营再扩大,新增2个雁阵形和2个支柱型雁阵集群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
潍坊·南木林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暨“潍坊企业家日喀则行”座谈会顺利召开
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山东肥城市老城街道达成泰安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赢得三笔财富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开放处、经贸处、城镇化处、驻委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绿色能源

2025清洁能源大会暨核能安全与核电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圆满举行
以赛赋能,激发行业新活力——山东省能源行业“绿色能源杯”乒乓球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山东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
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协会:“绿色低碳转型”专题调研走进潍坊
聚焦区域协同与低碳转型,共绘锂电循环新蓝图——2025华东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区域大会在济成功举办
山东省能源局赴泰安市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德州市唯一!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陇电入鲁”330千伏瑞启变并网投运

齐鲁粮油

济南市在第七届全省粮食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擂台竞技展风采 匠心聚力护粮安——第七届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绿色优储”守好“齐鲁粮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现有百亿企业10家——上半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煎饼”进京“赶大集” ——山东煎饼亮相全国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农发行累计发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贷款18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650万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期成效显著,二期正式启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力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泰安:肉蛋价格小幅波动 蔬菜价格略有下降(9月11日—9月18日)
山东莒县百姓餐桌行情周分析(第678期)
菏泽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运行周分析(9月11日—9月18日)
9月18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充足,销售情况平稳
东营:本周鸡蛋价格略涨,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9月18日枣庄粮油水产价格整体较稳定,肉价涨跌互现
9月17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济宁:9月上旬猪肉价格震荡走低,鸡蛋价格止跌回升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