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9个核能创新创优产业项目集中落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许红波、祝华伟、记者尹明波报道 10月15日,由威海市政府、山东省能源局和国家电投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山东核能(装备)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山东威海荣成市召开,共促成9个创新创优产业项目集中落地山东。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核能产业推介会同时在北京、济南和荣成同步进行,以“新核能、新产业、新动能”为主题,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技术优势和创新驱动力,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吸引了山东省以及来自国内外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102家企业参与互动、交流、合作。
9个核能创新创优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挂牌,涵盖了技术研发、核能供热、海水淡化、金属防护、设备防护等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是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典型案例,是深化政企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的创新实践,是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样本,将带动山东产业升级换代。
其中,由国核示范电站与当地政府签约合作推进的核能供热项目,将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据了解,该项目在国内核电领域将尝试利用先进的低品位(压力小、温度低)抽汽供热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发电汽轮机的蒸汽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小换热温差、减少热量损失,进而提高供热效率,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热源可靠性强,环保效益好的突出特点。以单台机组为例,其供热最大覆盖面积可以达到1300万平方米,可以减少碳排放量130万吨。相较于传统供热方式,核能供热具有高安全性、高效率、绿色清洁等优势。
由当地政府和四家企业联合签署共同推进的核电仪控装备研发平台,预计总投资达6000万元,定位解决核级测量仪表等三代核电卡脖子问题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将有效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以“大管径超声波流量计”为例,它是一种用于测量核电站二回路冷却水流量的仪表,能够在高压力、大流量的运行环境下,仍然保持极高的测量精度,解决了其它仪表不能适应的强腐蚀性、非导电性、放射性的流量测量问题,从而为核电站反应堆热功率计算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该仪表的研发应用将打破核电站关键核电仪表依赖进口采购的局面,提高我国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率。
此次核能产业推介会,除了促成9个创新创优项目的签约、挂牌,还招引了5家企业在山东成立分公司,共签署了14份政企和企业间的合作协议,总投资金额达2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是山东深化政企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的创新实践,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