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已有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2908家,基本满足失能人员照护服务需求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然、记者高杨报道 8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有关情况。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李伟光表示,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已有2908家,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疗机构占60%左右,养老机构和护理院占40%左右,基本满足了失能人员照护服务需求。
对护理服务机构实行定点管理,是为了规范长期护理服务行为,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使用效能,保障照护服务质量。已取得卫生健康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在民政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业务范围包括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照护服务、养护服务的其他服务机构,都可以申请成为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定点工作,省医保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如,在纳入条件上对各类机构一视同仁,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纳入定点范围,不管机构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以便参保人员享受到规范统一的护理服务;在纳入程序上对各类机构公开透明,凡符合定点条件的机构提交申请后,医保部门按照统一的流程开展评估,经评估符合基本规定要求的,可纳入定点范围,并向社会公布,供失能人员自主选择作为定点。定点机构收住失能人员发生的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医保经办机构及时结算拨付,确保其获得稳定的发展资金来源。
省医保局在今年7月印发的《关于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明确了通过政策推动,引导一、二级医疗机构将部分使用不充分的医疗床位转型为养老或护理床位,既能发挥放大现有服务资源优势,又能进一步扩大定点护理机构范围,稳步提高护理服务资源供给,更能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整合式服务。比如,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通过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将30余张床位改成长护床位,让近90名老人享受到医疗、康复、护理的“无缝衔接”式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人群,基金也是有限的,为了促进有序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可持续发展,文件要求各市根据参保人规模、基金支付能力、人口分布等情况,制定本地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总体规划,统筹区域内城乡定点机构布局,促进护理服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