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参保人数超5173万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然、记者高杨报道  8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有关情况。省医保局副局长黄晓军表示,今年7月,省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发挥长期护理保险资金配置和购买服务的杠杆作用,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截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173万人。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主要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日常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费用。2023年底,山东省常住人口1.01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391万,占比23.62%,是老龄人口总量最大且老龄化进程较快的省份。近年来,省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重点任务部署,探索建立起了“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社会性难题,扭转了失能人员“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同时,统筹用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培育新业态等方面初步显现出了赋能作用。

扩大保障范围,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压茬推进改革试点。山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起步较早,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4年开展首批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省级试点, 2021年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2018年部分市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2年在全省范围推开,济南、青岛、东营、济宁4个市率先实现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173万人。

扩展延伸政策受益面。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员年龄段覆盖全生命周期,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长期失能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待遇。在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的基础上,部分市还将中度失能人员、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参保群众获得感,扩大了制度社会影响力。

综合提升待遇保障水平。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左右,累计有40万人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支出109亿元,在确保失能人员“接受到服务、住得起机构”的同时,也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性负担。针对部分失能人员随子女异地生活的现实情况,建立实施异地报销制度,今年7月起,异地长期居住失能人员在居住地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可凭有效费用凭证等,由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创新管理服务,支持护理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有序扩大定点护理机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护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具备医养结合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共发展培育定点护理机构2908家。

发挥放大现有服务资源优势。泰安、日照等市将乡镇卫生院的闲置资源与村敬老院、幸福院的空余场所有机整合,构建起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有效推动弥补了部分农村地区医疗护理资源欠缺的短板,带动了医养结合产业发展。

支持规范承办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服务优势,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拓宽了商业保险机构业务范围。

加大政策供给,激发银发经济发展潜力

优化完善护理服务项目。各市普遍将协助进食/水、面/手/足清洁、沐浴、压疮预防护理及指导等生活照料项目,以及氧气吸入、血糖测定、一般物理降温、吸痰护理等医疗护理项目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实现从“保基本”向“提质效”升级。有条件的市还设立了护理服务套餐、提供“一人一方案”精准服务,如德州市按照“固定+自选”模式设置了8组固定服务项目,外加1-6组自选服务,以满足失能人员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培育壮大专业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借助社会力量,培训护理服务从业人员12多万人次。部分市积极争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支持,把护理服务人员培训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开发建设线上培训考核系统,推动护理服务人员分级分类管理,为护理服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拉动带动银发经济领域就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拉动了全省城乡劳动力就业近8万人。德州市医保局联合市妇联开展妇女护理员招聘活动,8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到护理员队伍。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

创新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济南、滨州等市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有效解决了“买不起”“买不到”的问题,也带动了失能康复基础设施、辅助设备研发生产和租赁服务业发展。目前,全省已有近千名失能人员享受到适宜的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

助推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参与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开发多层次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鼓励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增加长期护理保险赔付责任或与之相关的增值服务项目,提升投保群众受益面。

带动老年用品产业发展。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康复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提升失能人员照护服务质量。

在谈到下一步如何落实《若干措施》时,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葛玉桂表示,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民政厅、省医保局等部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新模式,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良性融合发展。在医养结合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拓展服务内涵,机构数量和覆盖人群均为全国第一,有效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需求。省卫生健康委将认真落实《若干措施》,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持续加大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主体单位。近年来,随着长期护理保险的提标扩面,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机构也实现快速发展。以医养结合机构和护理院为例,截至2024年7月底,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000家,护理院(站)155家,较2018年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时,增幅分别达到197%、154%,这些机构中近80%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根据资质不同开展专护、院护和家护等长期护理服务。省卫生健康委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积极申报长期护理定点单位,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或利用闲置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不断满足失能老年人医养需求。

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解决好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是医养结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卫生健康委将推动居家护理、机构护理服务资源整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整合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和“护理网+护理”等方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社区,实现送医上门,资源下沉。开展医养结合机构质量提升行动,鼓励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护理服务机构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将符合规定的康复服务、安宁疗护等项目纳入长期护理支付范围,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持续拉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以《若干措施》的实施为契机,围绕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跨区域深度结合,培育打造若干先进健康养老制造集群。加大康复护理、康复辅助、智能看护、智慧养老系统等产品研发推广力度,丰富老年人生活护理、日用辅助等养老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发购物、出行、物流、家政等适老化互联网应用软件,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事业和产业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公管办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栖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绿色能源

“党旗领航 三色担当” 华能山东公司奋力谱写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山东篇章
今年潍坊市潍城区将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
“发展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 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
泰安市泰山区召开非直供小区供电设施改造推进会
山东: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蹚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山东路径”
山东: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彰显泰安担当 储能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齐鲁粮油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烟台:创新“陆海粮仓”协调联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用好粮食储备“蓄水池”,山东力保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山东聚力打造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山东:储运、加工、配送、供应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连续4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 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山东掌握“密码”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济南召开2025年全市粮食工作暨价格工作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东营:本周鸡蛋价格略涨,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菏泽市场主要粮油肉蛋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3月20日—3月27日)
3月27日枣庄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行情稳定
滨州:蔬菜猪肉价格微降,鸡蛋价格略涨
山东蒙阴:本周蔬菜价格略有下降
近期滨州电解铝价格小幅回落
山东莒县百姓餐桌行情周分析(第653期)
临沂兰山区居民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蔬菜鸡蛋价格下跌(3.17-3.24)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