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本调查70周年看山东”之十八:“流水账”见证莒南农业成本变迁
孙晓红
山东省莒南县地处鲁东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共约99万人,县域面积约1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种植园(林)地面积约181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和烤烟等。
莒南县农本调查始于1955年,至今已有68个年头。作为一名基层农本调查人员,我从事农本调查已近20年。20年岁月的变迁,让我从一名初入职场的“菜鸟”成长为如今农本调查队伍的“行家里手”;20年农本调查一线的跋涉,让我亲身经历并见证农业农村生产日新月异的变化;20年农本流水账的一笔笔记录,让我们和农民一起见证共同富裕和时代的发展......
图为莒南县2019年度农本调查工作总结暨培训会议现场。供图:莒南县发展改革局
化肥“翻身”成为兴农主力
“30年前哪想着种地撒化肥?都是自己挑粪施肥。那时候,俺也不懂什么氮磷钾含量、什么投入产出比”说这话的是正在翻看种植成本记录本的农调户卢立民。
卢立民的父亲卢继业是该县最早的一批农本调查户,承担着玉米、小麦成本调查任务。后来,卢立民子承父业,继续从事农本调查,如今已经33年了。
“那个时候,玉米种子都是自己留的,肥料都是自己家里沤的,化肥不舍得使。现在种啥都是种子站推荐,用啥肥人家也给说,什么有机肥、复合肥,粮食产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卢立民边给我们翻看着历年的玉米种植成本调查本,边若有所思地说,浓浓的方言里是满满的成就感:“你看看俺记录的,1989年那时候,农家肥每亩支出是21.91元,化肥费用29.76元;到了2021年,农家肥每亩支出减少为17.28元,化肥费用是156.3元;亩均产量从1989年的680斤变为2021年的951.28斤。”
机械作业费的“前世今生”
2022年9月29日的下午,莒南县座花堂村的农调户刘同伟站在自家的玉米地头,一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着玉米,一棵棵玉米瞬间被卷入了收割机齿轮,黄灿灿的玉米粒在收割机的料斗里堆成了一个小山,黄绿相间的玉米秆变成了碎屑撒在了玉米地里,随着新一轮的播种,将会变成肥料助力下一茬庄稼生长。一阵“风卷残云”,不到一个小时,4亩玉米就已收获装袋。
看着眼前忙碌中透着轻快的收获场景,老刘想起12年前为躲雨抢收玉米的情景,仍感到一阵阵心有余悸:那是2010年秋天,老刘夫妻俩听广播里预报说晚上有大雨,必须抢在大雨来临前将2亩玉米收回家,否则一年的收成就要大打折扣了。那时也没有机械,夫妻俩只能手掰、人工装袋、肩扛、人拉,分工合作,妻子主要负责掰玉米,玉米叶子刺拉着她的脸也顾不上躲闪,身上的衣服一阵就湿透了,裹在身上密不透风,像一层厚厚的鱼皮;老刘则忙着把玉米棒子装袋,再一袋袋扛到地头、抬到车上。刚装好车,大雨就倾盆一样倒下来。玉米秸秆只能等大雨过去后用镰刀砍倒后运回家当柴火用。
回到现实中,刘同伟感慨地说:“再也不用担心下雨赶着收棒子了,有了联合收割机,4亩地半天功夫就轻松完成了,这要搁10年前,两人得掰个两三天,更别说还得剥皮晾干了再脱粒,就是玉米秸也还得再有两个工才能砍完,那人工费可狠了”。
烤烟户也玩起了高科技
莒南县烤烟调查户潘庆平今年共种植烤烟200亩,打一次药用工仅3小时,而同样种植烤烟的张红日家,60亩烟叶打一次药用工20小时。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我们专门咨询了潘庆平,了解其中的缘由:“用无人机打药,200亩地半天不到就打完了,省时又省工。”
通过历年来烤烟农本调查记录的数据看,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以人工操作为主,平均每亩机械作业费为54.03元,用工37.25日;2012年至2021年,机械作业慢慢占据主导地位,这10年平均每亩机械作业费为190.35元,用工20.06天,机械化程度提高后,只人工一项,近10年与上个10年相比,每亩平均人工费用就减少1545.38元,同时种植规模也由小面积种植变成了上百亩的规模化种植。
潘庆平一边为我们展示着成本调查记录,一边乐呵呵地说:“通过这几年记录的成本变化,我就大致可以知道明年种植黄烟该注意什么了,怎样减少成本投入,既省时又能提高产出比”。
小小流水账,浓缩大历史。一路走来,70年农本调查见证了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见证了一辈辈农民的辛劳与智慧。今后,在广阔的农村,流水账依然会记录,历史仍将继续书写。展望未来,展望新时代,今天的农民定会接过前辈手中的锄头,用科学的种植知识,成熟的农产品成本收益分析,创造新的财富和新的幸福。(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