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岚山发改局:“四维加力” 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进创新的重要主体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从营商环境、平台支撑、金融助力、链式突破四个方面用心发力,持续解民营企业之忧、纾民营企业之困,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赋能全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转变服务理念,减少过多干预。创新运用信用理念,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按照依法依规、便捷服务的原则,推行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模式,畅通服务企业“快速通道”和解决问题“绿色通道”。全面梳理全区有上市需求的企业,对山东华源索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信用报告获取进行一对一专项帮办辅导。2024年以来,完成信用报告办理35项,助力企业发展。针对民企诉求,积极开展企业大走访。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解决一项销号一项,目前已解决企业各类问题诉求160余个。
强化保障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针对性,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增效。将信用修复作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应修尽修”的原则,积极梳理全区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330余家,会同各行政监管单位,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提醒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发挥“线上线下、帮办代办、分散集中”机制,协助企业信用修复“零跑腿”,2024年以来,完成信用修复210余条,切实让民营企业感受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温度。
健全保障机制,破解企业难题。定期与民营企业座谈交流,围绕企业诉求、现有政策、发展形势分析等方面,为民营企业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目标。建立反馈渠道,及时排忧解难,让企业有渠道反馈问题,利用省级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稳妥精准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变革力、融创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平台支撑,增强民营经济发展质效
精准对接,申报一批。积极做好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平台载体的申报工作,对区内现有企业平台建设情况做好摸底,找准上级政策与区内企业实际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扩大政策知晓面,做好申报服务指导,帮助企业根据最新管理办法做好申报材料撰写及证明材料的准备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截至目前,岚山区现有省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分别为3家和14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和23家,平台载体队伍不断壮大。
深挖潜力,储备一批。深入挖掘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平台,充实后备载体平台队伍,及时将最新平台管理办法告知相关企业,给予企业充分的准备时间,未雨绸缪,提前行动,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工作开始之前,及时进行平台方面的挖掘潜力、孵化培育,提前做好储备,争取蓝昆氢能、昱岚新材料、鲜淳乳业等企业取得进一步突破,成功申报市级平台,进而为升级省级平台做好储备。
动态管理,提升一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建立梯次培育体系,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省工程实验室经优化整合,新组建ESP以热代冷钢铁新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并成功纳入新序列管理。积极推进做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防范化解降级风险。积极服务企业根据最新管理办法做好评价报告撰写及指标证明材料上传工作,目前7家企业技术中心已经通过省级评价。
搭建服务平台,突破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政策宣传进一步扩面。一方面,熟悉政策、解读到位。自身是否做到政策清、情况明,是宣传解读政策能否到位的前提。国家、省、市出台一系列稳投资、稳增长的惠企政策,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日照市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广泛收集、精心梳理汇总各级出台的惠企政策等17项,并组织全员学习,确保本单位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各级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配合金融等部门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上门送政策”活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印发政策宣传单页、上门解读、电话解读多种形式,切实将各级政策文件解读到企业一线,及时答复企业政策问询。扩大政策知晓率和惠及面,方便企业及时精准查找、申领、享受各项政策“红利”,切实保证相关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助企力度进一步加大。
政企对接进一步精准。一方面,组织各行业领域企业代表观看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亲清发改会客厅”政策解读系列专题会,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投融资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等细分领域互动交流。完善企业常态化服务沟通机制,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配合财政、金融等部门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等方式,地毯式摸排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根据企业意向及金融机构经营特色,推送给各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已初步摸排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4368家,其中802家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解决方案进一步细化。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配合金融部门根据企业意向及金融机构经营特色,形成“推荐清单”推送给各金融机构,确保精准对接,“量身定制”个性化、差异化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充足、更精准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已形成“申报清单”企业802户,进入“推荐清单”企业798户,各银行授信贷款已经陆续落地,229家企业已获得授信6.64亿元。另一方面,拓宽民间投资行业领域,重点梳理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在确保符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的前提下,选取优质项目形成向民间资本推介清单。我区已有国鑫箔材精密箔材及极薄硅钢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入选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密切跟进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资金投向和需求,精准有效抓好项目策划筹备,加快项目前期和要件完善,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实现链式发展,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聚力谋划,储备筛选项目。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提质增效目标,主动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谋划作用,结合岚山区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精心谋划培育13条产业链,涵盖钢铁制造、新能源、低空经济、高端化工、现代海洋(海工装备)、木材、生命健康、楼宇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文旅体、绿色建筑、现代农业、环保产业链项目,成为助力本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为保证项目质量,多次到项目提报单位对接交流、明确标准,深入项目现场实地调研36次,通过审阅材料、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在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要求对提报的谋划招引项目进行汇总、整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筛选出一批投资规模大、附加值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聚力招引,推动延链补链。聚焦13条重点产业链,整体考虑,统筹谋划,“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研究破解产业链建设的瓶颈制约难题,为产业链延伸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针对企业发展中的产业链脱节问题,主动牵线搭桥,协调衔接,疏“堵”补“断”,支持帮助链上企业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创设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及时定期调度梳理全区各重点产业链专班对项目的谋划和招引情况,各产业链专班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瞄准有实力的企业,上门招商,量身定制项目清单、政策清单,“一对一”精准招商,目前已洽谈推进84个,实现了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了产业链条式发展。
创新机制,加快项目进度。壮大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完善“五个一”项目包保推进机制和“大走访”项目服务机制。实施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将全区部分重点项目计划目标、推进情况、责任单位、包保领导等信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列入“作战图”,并进行公开、定期更新,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推进、以督查倒逼落实,进一步将“五个一”项目包保推进机制落到实处。帮助企业做好与环评、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深入项目一线,开展零距离、保姆式服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及时解决企业和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4年以来,累计为37家项目单位解决基础设施、手续办理等各类问题44个,得到项目单位广泛好评。(日照市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崔颖 朱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