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7905608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济南:推动绿色消费 引领低碳生活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贾丽玉 记者尹明波报道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济南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机遇,准确把握绿色消费在规模、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新特点,全面促进绿色消费转型升级。

十大优势赋能绿色消费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总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2023年末常住人口943.7万人。经过多年发展,济南已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具备战略红利交汇叠加、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智能经济势头强劲、人才保障基础坚实、金融服务优势突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城市品质生态宜居、人文环境厚重淳朴十大优势,正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为绿色消费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商贸流通体系健全。济南先后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正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拥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家,5A级物流企业17家,县乡村寄递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绿色消费资源集聚。济南商业氛围浓厚,拥有泉城路、融汇老商埠等特色商业街,截至2023年底,累计认定市级商业街区22条,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80个,拥有3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商业零售网点200余个,成功创建12家绿色商场,数量居全省首位。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济南常住人口近千万,1.5小时高铁里程覆盖4.1亿人口。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认定市级总部企业162家,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2023年,济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57元,增长6%,民众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两大创新推动绿色消费

创新一:全面促进重点领域绿色消费。

——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印发《关于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保障体系完善等重点领域,制定16条具体措施,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业态食品经营许可备案试点工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功推出全省首个新业态食品经营试点。印发《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规范》,围绕环境保护、节约餐饮、文明餐桌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必达标准,引导餐饮行业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行动,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建设绿色食堂,开展“光盘行动”。2023年,在全省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抽查评估中,济南抽查的机关食堂全部获评优秀等次,龙奥大厦机关食堂在全省市直机关食堂中位列第一。

——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围绕绿色消费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制定《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4条支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健康建筑纳入高品质建筑政策支持范围。印发《2024年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要点》,组织召开2024第二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大会暨展览会。2024年1-6月全市新增绿色建筑1538.64万平方米。中建绿色建筑产业园(济南)创新开展绿色产品生产,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简化传统房屋复杂工序,减少建筑垃圾污染,促进绿色降碳;大力升级改造箱式房,生产出零耗电的节能房、自动降温空调房、不用明火厨房等,降低碳排放、绿色环保。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建设绿色安全、健康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积极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济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1万辆。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约9.2万个。积极研发“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搭建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监管平台,实现全市充电“一张网”。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高城市公交、出租车等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截至2024年6月底,济南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5%,新能源巡游出租车占比76.3%。积极推行绿色现代无轨电车公交,实现运行车辆零排放,350辆双源无轨电车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8679.2吨。

——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积极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制定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绿色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节能设施设备、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指导商超综合体采购绿色产品,设置销售专区,提升绿色消费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12家企业获评绿色商场,数量居全省首位,2024年推荐7家企业参加绿色商场评审。济南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增设光伏发电设施,建成山东省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光伏发电项目,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0957吨;积极探索电力交易新模式,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获得首张绿色电力交易凭证。举办绿色消费嘉年华、绿色嗨GO生活节等活动,组建“绿动联盟”,围绕绿色衣着、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交通等领域开展促销活动,全面促进绿色消费。

创新二:持续强化绿色消费供给服务。

——全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聚焦产业、能源等领域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布《2023年济南市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包括19项技术成果,促进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2023年济南“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0.5%,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山东高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低碳绿色建材—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可减少钢筋用量20%—30%,筋焊网、绝缘钢筋等深加工产品先后应用于京雄高铁、济郑高铁等30余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低碳建筑发展和绿色消费链条延伸。华能黄台电厂采用自主研发的电池储能系统分散控制技术建成全球首座百兆瓦级分散控制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并入选山东省首批调峰类储能试点示范。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长碳链尼龙生产技术,实现生物基原料完全替代石油基原料,解决了国内汽车领域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

——加快发展绿色物流配送。以获批国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为契机,发展城市绿色货运,出台《济南市邮政快递业塑料污染治理三年实施方案》,将绿色快递纳入《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截至2024年6月底,63家物流企业被认定为中国绿色(星级)仓库。深入推进可循环包装应用工作,加快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建设绿色供应链。中通快递全面推行绿色可循环使用帆布袋,可重复使用4—6个月。

——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聚焦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将科创金融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有机结合,搭建科创金融与绿色金融“桥梁”,培育良好的绿色科创金融生态,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助力绿色消费。贯彻落实人行济南分行《“绿色金融深化发展年”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金融和保险机构加大对绿色消费服务支持力度。人民银行莱芜分行开展绿色金融深化发展专项行动,打造“碳贷通”综合金融服务,为山东阳光电力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为济南首笔碳排放披露支持贷款。

三大经验凸显工作成效

济南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促进绿色消费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推动绿色消费。同时,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企业等方面主动形成宣传合力,综合运用各种媒介,推广绿色消费经验,创新绿色消费教育、引导方式,积极开展绿色消费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典型经验。

——注重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济南市“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先后出台《济南市促进绿色消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分工方案》《济南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济南市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等指导性文件,积极谋划编制《济南市绿碳出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等文件,搭建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按下推动绿色消费的“快进键”。

——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车辆生产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全方位发力,印发《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动济南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投产,持续强化数字赋能,整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产管理、清分、结算等全链路,完善共享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充电“一张网”。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从技术研发到标准制定以及产品应用多方面支持,大力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建设“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品物联网系统”,创建《济南市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目录库》,涌现出全国首个钢结构装配式被动房、全国首个应用清水混凝土外挂墙板超高层建筑、全国最大装配整体式停车楼等一批“全国之最”工程项目,拥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家,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9家、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20家,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施工等全产业类型,培育了8大产业链。

——营造浓厚氛围。在全国生态日,开展“绿见未来生态文明之旅”—“爱泉、护泉、净泉”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品读济南泉水文化,寻根传统泉水文化脉络,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启动山东首个碳普惠平台—“碳惠山东”,对公众、社区和中小微企业“衣、食、住、用、行、游”等在内的各种绿色低碳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和核证,生成个人减排量汇总到碳账户兑换商品,把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营造出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

当下,济南市绿色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绿色发展底色更实,“一城山色”彰显城市绿脉,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促进绿色消费转型升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4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94亿元,同比增长15.5%,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同时,其销售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9.9%,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3.1%,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2800.3万吨,比上年下降1.7%;焦炭消费774.5万吨,下降4.7%;天然气消费10.6亿立方米,增长5.3%。新能源发电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风力发电量25亿千瓦时,增长7.9%;太阳能发电量3.5亿千瓦时,增长15.7%;垃圾焚烧发电量10.3亿千瓦时,增长6.9%;生物质发电量7.4亿千瓦时,增长11.5%。

城市绿化更加亲民,截至2023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平方米。2024年以来,开工建设各类公园63处、建成39处,开工建设绿道90公里、建成63公里,新开放共享绿地80处、面积53.51万平方米;系统谋划建设“共建花园”20处、建成开园10处,“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泉城市民生活新常态。

促进绿色消费,不仅能推动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向节能环保、环境友好的方向加快转型。目前,济南市更多商场参与创建绿色商场,更多餐厅引入绿色经营理念,把绿色消费要求渗透到每个细节。通过节能宣传周、“泉城购”消费季等系列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广大市民绿色消费观念持续深入,“强省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实。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泰安:集群阵营再扩大,新增2个雁阵形和2个支柱型雁阵集群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
潍坊·南木林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暨“潍坊企业家日喀则行”座谈会顺利召开
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山东肥城市老城街道达成泰安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赢得三笔财富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开放处、经贸处、城镇化处、驻委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抓项目优环境稳增长 山东郓城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绿色能源

2025清洁能源大会暨核能安全与核电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圆满举行
以赛赋能,激发行业新活力——山东省能源行业“绿色能源杯”乒乓球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山东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
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协会:“绿色低碳转型”专题调研走进潍坊
聚焦区域协同与低碳转型,共绘锂电循环新蓝图——2025华东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区域大会在济成功举办
山东省能源局赴泰安市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德州市唯一!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陇电入鲁”330千伏瑞启变并网投运

齐鲁粮油

济南市在第七届全省粮食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擂台竞技展风采 匠心聚力护粮安——第七届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绿色优储”守好“齐鲁粮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现有百亿企业10家——上半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煎饼”进京“赶大集” ——山东煎饼亮相全国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农发行累计发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贷款18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650万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期成效显著,二期正式启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力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近期淄博市生猪和猪肉价格呈弱势运行态势
山东省价格认证中心赴枣庄市开展涉纪检监察价格认定工作调研
9月15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菏泽:粮油肉类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运行(9月4日—9月11日)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9—12)
9月第2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现稳中略涨走势
滨州:肉菜价格微降,鸡蛋价格上涨
临沂:超市55种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较上周13涨33平9降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