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树牢工业立市标杆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中国发展网 山东省济宁市发展改革委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和务实可行的方法,锚定年初既定奋斗目标,主动作为、克难奋进,围绕推动重要项目建设、扩宽工业发展渠道、强化工业发展要素保障,以及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勇当工业“多面手”,敢当创新“急先锋”,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新方法,打出振兴工业经济运行的“组合拳”,持续发挥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着眼“三个抓手”,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
今年以来,济宁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工业部门持续发挥着推动经济发展的枢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稳增长任务目标。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7.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济宁市立足“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准打通堵点卡点,着眼“三抓手”,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贯通发展。
狠抓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实施“技改提升年”活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狠抓项目建设,积极对上争取,全力推动技改工作提质增效。目前,济宁市171个项目纳入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项目数量蝉联全省第一。开展全省导向目录项目调整申报工作,调整后共208个项目纳入导向目录,数量保持全省第一位。10个项目成功入围省级技改专项贷支持范围,入围项目个数居全省第一名,获得贴息资金1440.45万元,资金总量(不含直管县)居全省第二名。
狠抓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市发展改革委善用数字赋能,强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发挥部门职能,消除中小企业“数字鸿沟”,带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中小企业转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全市新培育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3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五位;16家企业进入2023年度国家“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8位。新培育济宁市瞪羚企业139家;33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数量居全省第5位。
狠抓稳增长目标真落实。多次开展稳增长调研,常态化深入县市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逐个企业、逐个项目算清产值增长的“支撑账”、产值减少的“缺口账”“剪刀差”算出产值的“增长账”,围绕目标逐个县市区指导制定攻坚方案,对表对账抓攻坚,确保稳增长目标落到实处。
集聚“三个赋能”,拓宽工业经济发展空间
集聚赋能数字经济。将省级数字经济发展项目作为工业投资的重要支持方向,对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重大创新和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5%的股权投资,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化快速发展。争取将山东省列入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试点地区。全市共有40家企业入选省2023年度DCMM贯标试点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位。2个县市区入选DCMM试点县市区,入选数量并列全省第2位。
集聚赋能项目基金。聚焦支持“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注为企业技改赋能增信,有力有效推进基金实体化运作。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投资项目16个,实现落地投资1.46亿元,投贷联动6.26亿元,带动企业技改总投入40亿元。市级引导基金出资2381.75万元,带动高企发母基金出资9671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出资3.5亿元投资馨联动力、康盛彩虹、洲蓝环保、芯诺电子、中稀天马、万合大数据等11个产业项目,超前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年度投资落地项目10个以上”,财政持续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集聚赋能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跟进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申报,提前谋划,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建立2023年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储备项目库及“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93项。5个项目通过2023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创新工程)第一批项目专家评审;6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创新平台)项目立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4。
实施“三个行动”,保障工业经济有序运行
实施资金要素保障行动。围绕制造强市战略出台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20条措施,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加强与地方发改、工信等部门协作联动,推送3批次制造业重点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一对一”量身定制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特别对发展意愿强烈、有重大技改项目、重大科研工程、积极争取上市、决心大规模扩张的工业重点领域骨干企业,创新“投贷联动”中长期金融产品,更好匹配制造业投资扩产、科技研发周期。全市工业贷款余额1624.51亿元,增量增幅分别位于全省第4、第3位,制造业贷款余额602.86亿元,较年初增加85.47亿元,增速位于全省第3位。
实施用地要素保障行动。不断创新“全流程”用地保障模式。全链条服务监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档案、一清单”标准,围绕组卷报批倒推形成全链条任务清单、时间节点,第一时间交付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实行闭环管理服务。常态化开展要素保障“一对一”对接服务,分别赴县市区逐一到项目现场对接沟通,深入了解项目情况,对2009年以来批地数据和供应的7000余宗、31万亩国有建设用地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全市存量土地底数,绘制全市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一张图”,一地一策建立处置方案,将面积较大、处置难度较大地块纳入重点推进清单,提速攻坚化解。
实施能源要素保障行动。有效破解能耗要素制约瓶颈,强化重大项目落地支撑保障。今年以来,共支持太阳纸业年产19.2万吨高档食品包装板纸改扩建项目、康源堂中医药产业项目等16个优质产业项目取得省级节能审查意见,化解能耗增量45.79万吨标准煤、煤耗增量7.85万吨;统筹解决7个“两高”及耗煤项目能源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指标需求,支持能源消费替代指标17.39万吨、煤炭消费替代指标13.45万吨,特别是支持山东慕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纳米材料生产项目完备了用能手续,按计划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两高”项目整改销号。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市发展改革委将以自身工作职能为出发点,锚定目标,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苦干实干、持续攻坚,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和有关经济部门共同扛牢“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旗帜,始终按照“走在前”的要求破解工业发展难题,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开拓新境界。(济宁市发展改革委张祺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