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7905608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推动实施157个以工代赈项目 将以工代赈“德州模式”走深走实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荷香迎贵宾,盛会逢良时。来自齐鲁大地16市的各界翘楚齐聚山东德州,共同参加全省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暨专题培训会。之所以在宁津和平原召开这次现场会,是经过慎重考虑、综合比选确定的。德州市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以工代赈试点,是唯一将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的市,在国家2022年度综合评价中,入选了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市;在全省综合评价中,德州市名列首位。宁津县积极推行“1253”工作法,创新开发赈银直联管理系统,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发放劳务报酬,聚力打造东部地区宁津样板,并在全国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平原县研究建立领导协调、项目谋划、劳务管理、宣传培训、报酬落实五个机制,有效推动了以工代赈政策落地落实。

据记者了解,德州是农业大市,也是劳动力大市,全市 16—65 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约有300万。德州市委、市政府把推广以工代赈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打造形成了新时期东部地区以工代赈“德州模式”,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得到了国家、省发展改革委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推广,2022年度作为全国以工代赈推广实施成效明显市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山东省首获2023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资金,德州获批额度位居全省首位;德州市在全省2022年度以工代赈工作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三个聚焦”即聚焦试点先行,聚焦关键环节,聚焦机制创新。

聚焦试点先行,形成示范效应

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试点工作,选取参与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宁津县为试点县,指导建立“1253”工作法,该工作法既贴近基层实际,又极具可操作性,国家、省发展改革委相继推介。

2022年宁津县通过该工作法,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2个,总投资12.6亿元,直接带动当地98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442万元。2022年12月,在全省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工作视频交流会上,为全省唯一县作典型发言;在今年6月份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上,宁津县受邀做典型交流发言。

聚焦关键环节,形成带动效应

发挥“赈”促就业的调节作用,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特别是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022年,全市登记可参与以工代赈的农村劳动力16487人,50岁以下8683人,占比52.67%,50岁以上7804人,占比47.33%,通过实施89个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带动18048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发挥“赈”强技能的调节作用,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岗前技能、岗中技能等培训,2022年,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00次,实现“临时工变固定工、农民工变产业工”,有效激发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充分地调动了就业困难对象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热情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构建形成了良性循环。

发挥“赈”强增收的调节作用,通过建立劳务报酬发放台账、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全力保障以工代赈人员工资按月按时发放,2022年共为18048名农村劳动力发放3.12亿元劳务报酬,人均年增收17287元,让更多农村群众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形成“投资-就业-消费”的良性运转,带动县域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聚焦机制创新,形成推动效应

健全高效协调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推广有力。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领域,建立15个市直部门组成的协调机制,同时指导12个县市区建立完善了相应工作机制,鼓励县(市区)将乡镇政府一并纳入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上下联动、一体推进。

健全政策推动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推广有序。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德州实际,先后印发实施方案、操作指南、工作要点、考核办法等多份文件,在重点工作推进、项目组织实施、综合评价考核等三大方面,使以工代赈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推广有成。根据群众务工需求,重点筛选政策性资金投入多、发放劳务报酬比例高、带动当地群众务工人数多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分级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储备清单,督促项目业主单位扎实做好群众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确保以工代赈项目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2022年,德州市共推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9个,2023年推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57个,累计带动28016人实现就业。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推广有效。参照国家省以工代赈综合评价办法,制定德州市以工代赈评价考核办法,从组织领导情况、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以工代赈实施效果、重点工程领域以工代赈实施效果、奖惩情况等四大方面设置13项考评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有力推动县(市、区)以工代赈工作开展,切实发挥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下一步,德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再接再厉,不断将全国东部地区以工代赈“德州模式”走深走实,今年持续推动实施157个以工代赈项目,力促该市21453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让“德州模式”更具鲜活性、操作性、推广性,为全国、全省推动以工代赈工作贡献德州力量、展现德州担当!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
潍坊·南木林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暨“潍坊企业家日喀则行”座谈会顺利召开
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山东肥城市老城街道达成泰安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赢得三笔财富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开放处、经贸处、城镇化处、驻委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抓项目优环境稳增长 山东郓城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泰安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城镇化工作座谈会

绿色能源

以赛赋能,激发行业新活力——山东省能源行业“绿色能源杯”乒乓球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山东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
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协会:“绿色低碳转型”专题调研走进潍坊
聚焦区域协同与低碳转型,共绘锂电循环新蓝图——2025华东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区域大会在济成功举办
山东省能源局赴泰安市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德州市唯一!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陇电入鲁”330千伏瑞启变并网投运
2025年泰安市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齐鲁粮油

济南市在第七届全省粮食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擂台竞技展风采 匠心聚力护粮安——第七届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绿色优储”守好“齐鲁粮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现有百亿企业10家——上半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煎饼”进京“赶大集” ——山东煎饼亮相全国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农发行累计发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贷款18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650万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期成效显著,二期正式启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力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9月15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菏泽:粮油肉类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运行(9月4日—9月11日)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9—12)
9月第2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现稳中略涨走势
滨州:肉菜价格微降,鸡蛋价格上涨
临沂:超市55种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较上周13涨33平9降
8月临沂商城月价格总指数为102.47点,环比下跌0.03点
青岛生猪价格继续低位震荡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