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7905608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牧场长出“金饭碗”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安然、殷晓旭报道  海洋牧场像是一个“生态银行”,修复海洋生态,让银行的“存款”越来越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丰收”。

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两处海洋牧场名列其中。西海岸新区的竹岔岛-灵山岛-斋堂岛沿线海域海洋牧场群,新增灵山湾海域大栏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斋堂岛海域鑫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两处“生态银行”。

生态效益:“大鱼吃小鱼” 建设海底“生态银行”

“海洋牧场可以潜移默化改变海域生态,有利于延缓甚至改善海洋荒漠化。”新上榜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的灵山湾海域大栏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负责人陈磊将海洋牧场比作海底的“生态银行”,通过对海洋生态的修复,银行内的“存款”越来越多。

在石雀滩海洋牧场展示厅,透过海底监控传输的实时画面,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海底生态变化。成群游过的小虾、缓慢移动的海星、游动的“牙片”鱼、大黄鱼等等一一从眼前掠过,仿佛身临其境,置身海底。石雀滩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于2015年获批,是西海岸新区最早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曾经,这里的海底是一片荒漠。我们先将人工渔礁投入海底,海藻附着在上面,就会吸引来小鱼小虾,小鱼小虾又吸引来大鱼,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海底生态系统。”石雀滩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负责人薛清海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原生态理论,阐述了海洋牧场对海底生态恢复的原理。

截至目前,新区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2处,形成了竹岔岛-灵山岛-斋堂岛沿线海域海洋牧场群,海洋牧场用海面积达10万余亩,投放各类人工鱼礁90万空方。

经济效益:“小鱼生大渔”“蓝色粮仓”产业融合

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海域,一排排网箱密布在海面上,一眼望不到头,网箱内养殖着鲈鱼、加吉、黑头、大黄花等优质鱼种。这里就是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所在地。指着海面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网箱,鲁海丰集团渔业主管范蓬波颇为感慨,曾经当过20多年渔民的他可谓“靠海吃海”的行家里手。早年出海一艘船打不了多少鱼,如今靠着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他一个人就能养殖56万斤鱼。

“海面上有280个网箱,只有20名工作人员,承担着约1120万斤成品鱼的全年养殖工作。”范蓬波说。依托鲁海丰深水抗风浪网箱规模化养殖,养殖效率成倍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从控制室里可以看到,养殖网箱中不同鱼类分层而居,充分利用了各自适宜的水深,还能节省饵料。

仅以石雀滩海域这一处海洋牧场为例,年收获野生海参、鲍鱼、鲈鱼、黑头等各类海珍品3000余吨。让鱼虾满舱,海洋牧场成为“蓝色粮仓”。

不仅如此,海洋牧场还为涉海旅游产业增添了新业态,“鱼的身价”大大提升。“从海里捕一条鱼,可能价值五十元。乘船到海洋牧场钓鱼,各种费用加起来,钓一条鱼附加值能达到几百元。”渔业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海洋牧场的带动下,海边配套的高端酒店、休闲平台、民俗展示以及潜水、观光等多样活动类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钓友。鲁海丰年接待钓客近1.5万人次,年接待观光餐饮游客2万余人次,年产值近5亿元。

目前,全区已建成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处,山东省休闲海钓钓场6处,标准休闲海钓船30艘。海洋牧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社会效益:“大渔带小渔” 带动就业创造“金饭碗”

出海多年的老渔民们曾经以为海洋牧场抢了他们的“饭碗”。然而海洋牧场建成后,却为他们送来了“金饭碗”。

54岁的刘家岛村老渔民刘光华如今是垂钓船船长,每周都会有垂钓爱好者前来,由他驾船出海或者到海洋牧场钓鱼,体验垂钓乐趣。在鲁海丰集团,像这样实现“再就业”的老渔民有100多名,还有不少人凭借多年的航海捕捞经验,跻身管理层。在海洋牧场带动下,周边渔家宴、民宿还间接创造了500多个岗位。

受益的不仅是老渔民,还有海产养殖户。

“海洋牧场网箱建成后,除了从南方收购部分半成品鱼苗,公司还与周边养殖户签订中苗鱼供应合同,养殖户按照公司要求及标准养殖,养殖到一定规格后,公司负责收购,并投入海洋网箱中继续养殖。”一家海洋牧场负责人表示,这种“接力养殖”模式缩短了养殖户养殖周期,减少了成本损耗,规避了市场风险,实现了海洋牧场和养殖户的双赢。

通过“大渔带小渔”模式,本地实力较强的海洋牧场企业引领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合作共赢。

为更好鼓励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2018年,新区下发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产业振兴鼓励政策》中,明确对装备型海洋牧场和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的扶持,最高可一次性给予600万元补助。

通过对原有渔港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将海洋牧场陆上体验中心与渔港休闲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渔港和海洋牧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海洋牧场与生态养殖、海上采摘、休闲垂钓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创新生态养殖技术、海洋牧场生态容量及效果评估,从礁体设计、海藻种植、可视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构建等方面,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姻,强化产学研联合攻关和集成示范。打造海洋牧场产品品牌和推介平台,提升市场影响力,让生态、安全的海洋牧场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庭。

未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按照海洋强省和市区“海洋攻势”工作部署,加快渔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海洋牧场升级新发展。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
潍坊·南木林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暨“潍坊企业家日喀则行”座谈会顺利召开
首批20个“滨州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山东肥城市老城街道达成泰安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赢得三笔财富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开放处、经贸处、城镇化处、驻委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抓项目优环境稳增长 山东郓城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泰安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城镇化工作座谈会

绿色能源

2025清洁能源大会暨核能安全与核电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圆满举行
以赛赋能,激发行业新活力——山东省能源行业“绿色能源杯”乒乓球羽毛球赛圆满落幕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山东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
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协会:“绿色低碳转型”专题调研走进潍坊
聚焦区域协同与低碳转型,共绘锂电循环新蓝图——2025华东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区域大会在济成功举办
山东省能源局赴泰安市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德州市唯一!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陇电入鲁”330千伏瑞启变并网投运

齐鲁粮油

济南市在第七届全省粮食行业技能竞赛中喜获佳绩
擂台竞技展风采 匠心聚力护粮安——第七届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
“绿色优储”守好“齐鲁粮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现有百亿企业10家——上半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煎饼”进京“赶大集” ——山东煎饼亮相全国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农发行累计发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贷款18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650万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期成效显著,二期正式启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力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近期淄博市生猪和猪肉价格呈弱势运行态势
山东省价格认证中心赴枣庄市开展涉纪检监察价格认定工作调研
9月15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菏泽:粮油肉类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运行(9月4日—9月11日)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9—12)
9月第2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现稳中略涨走势
滨州:肉菜价格微降,鸡蛋价格上涨
临沂:超市55种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较上周13涨33平9降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