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以“十强”产业打造动能转换“强引擎”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茂斗、记者殷晓旭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聚焦产业发展,强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十强”产业打造动能转换“强引擎”。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今年以来,济宁市聚焦“十强”产业,坚持优存量和强增量协同发力,大力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培优产业生态环境,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蝶变,加快打造动能转换“强引擎”。2019年,全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居全省第1位、第3位、第8位;上半年,高端装备、医药制造业、现代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9.8%、7.2%。
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印发实施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全力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和医药产业“231”产业集群,市县分别成立工作专班集中攻坚。实施工业“双千技改”、产业“数字赋能”、集群“三链融合”三大行动,建设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聚焦“十强”产业开展“链条化”分析研判,重点支持113家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迅速复工、达产满产。推进产业集群精准招商、市场化招商,上半年,到位“十强”产业内资331.1亿元,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建立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制度,发挥驻企联络员作用,到企业一线现场办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月开展政金企合作对接会,创新举办“抗疫情、促发展”银企签约视频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金企合作对接会等,今年以来,推介企业(项目)贷款余额109.3亿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6亿元,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28.1亿元,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惠企资金116.9亿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实施“510”企业培育和“6501”工程,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家,省以上“瞪羚”企业达2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1家,上市公司13家、新三板33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398家,太阳纸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培优产业生态环境。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管委会+公司”“全员聘任”等改革任务,济宁高新区颜店产业园挂牌成立。建立全市开发区“一园一业一所”体系,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目前省级以上开发区共设立了40个产业研究所(中心),为当地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科技中介、项目孵化、产业化培训、资本管理等一体化综合性创新服务。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入选国家“百城百园”计划,4个项目进入国家“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山推智能装备共同体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持续深化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制定“不见面审批”清单,成立重点项目“VIP服务专班”和“容缺办理办公室”,对重点项目推行“特事特办、容缺服务”,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