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实践之兰陵:倾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中国发展网讯 临沂兰陵县地处山东省南部,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和“山东南菜园”,是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县、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省部共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兰陵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于今年5月份列入第四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是休闲观光康养农业农村功能拓展型示范园,规划示范园面积2.031万亩,其核心区4.76平方公里,总人口7.24万人,现建有全国首家万亩规模的农业公园、新农人培训中心、代村诚信医院、诚信中学、新天地酒店、新天地游乐园等设施,规划建设了农业企业园,现入驻各类农业企业23家。根据规划,示范园将形成“一带、两区”空间结构。“一带”:即农业休闲体验带。依托国家农业公园集聚蔬果采摘、农事体验、大田花海、创意工坊、民宿等项目,将赏、采、尝、学、耕、戏、憩等功能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农业休闲体验带。“两区”:即规模化生产区与产业融合发展区,现代化生产区主要依托新天地等龙头企业,围绕农作物种植,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先进的农业发展示范区,发展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区因地制宜发展花木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项目,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
立足资源禀赋,示范园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代村及领头人王传喜同志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发展建设,依托“田园新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设施建设、功能完善、产业发展、园区提升,促进乡村融合,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成“共同富裕示范区”。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示范园将在现有基础上计划投资10亿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为主体,完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以规划为依据,推进园区基础配套、农业设施等全面提质升级。
推进银湖活力区规划建设。按照未来社区、县城副中心、生态涵养地等目标,实施以康养度假、商业文化、生态文明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空中以立体交通相通,地面以水系相连,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连在一起,壮大示范园建设成果。
完成运粮河公园建设,打造乡村会客厅,实现村庄景观化,多元化,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打造水资源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样板。
挖掘农产品开发潜力
开展特色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研发工作,开发上下游产业。
围绕油菜花、兰花等种植业,开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围绕深加工产业,发展物流业、广告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形成以特色种植为基础产业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体系。
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高粱、谷子、芝麻等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实现特色农作物全株资源化,打造完整的“特色种植产业链”,形成“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发电,或返给农户作食用菌栽培料、肥料还田)→特色种植”,等循环农业产业链。
围绕示范园,发展果蔬系列深加工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利用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发展“设施农业→果蔬系列深加工→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形成产、供、销、旅等组成的产业体系网络,实现以设施农业为基础产业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体系。
开发农业多功能价值
依托国家农业公园以及印象代村,围绕生产过程和生产要素进行第三产业开发。
一方面,以农业服务业为导向,发挥园区优势,发展农业农产品销售产业、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农业技术服务等。
另一方面,围绕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发展休闲旅游业等。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秉承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交融的理念,深入挖掘当地农业、文化、美食、民俗等资源,借助当地特色农业传统优势,拓展乡村文化旅游、主题休闲旅游,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休闲”的旅游框架,蹚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树立独具地域特色和优势的生态旅游品牌。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与产学研的融合,打造农耕体验基地、民俗文化体验基地、文化康养休闲和特色农业科普知识长廊,通过不断挖掘农业多功能价值,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交叉型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农业”形态的产业融合,围绕农产品销售,发展“电商+农产品”“农超对接”、“农业生产合作社直销”、农产品物流业、农产品仓储业、农产品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围绕农业生产要素需求,发展肥料、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销售业和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业等。
聚力品牌培育与管理
创建旅游相关品牌,进一步提升“苍山蔬菜”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授权和保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保护与宣传。
建立健全品牌的使用与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准许使用母品牌标识,并实行年度审核与动态管理,同时强化质量监测与追溯。对纳入、公用品牌使用管理的企业,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档案,在生产基地和加工车间安装监控设备,对产品随机抽检,推行二维码追溯和网上销售,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测追溯查询平台。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企业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对企业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强的企业给予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优惠。
继续坚持举办中国兰陵(苍山)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借助菜博会进一步打响“苍山蔬菜”的品牌名号。同时充分发挥40万在全国各地从事相关产业的“推介官”优势,促进品牌传播推广。
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企农双赢共同体。进一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资源变资产:示范园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以资本的形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
资金变股金:将各级财政投入到示范园的资金量化为示范园的投资管理公司的股金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集中投入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民变股民:将农民、村集体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转变农民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就业方式和增收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示范园创建成效显著
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目前,示范园利用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已形成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种植等主导产业,并带动商贸物流、预制菜等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预计到2024年,示范园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农业总产值达到七亿多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3亿多元。
新型经营主体集聚。示范园是兰陵县新型经营主体的主要集中区域之一,现入驻农业企业二十多家,其中龙头企业3家。按照“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扶持了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强、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预计到2024年,产业园内有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家庭农场70家,出现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培训见实效。示范园依托新农人培训中心,围绕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方面,聘请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数十名专家兼职授课,与市县周边50多处现场教学点实现联动,累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活动300余期、培训10余万人次,认定了702名新型职业农民,有力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群众种植和养殖技能。
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示范园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构建了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制等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同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依托“田园新城”项目,发展多元融合的旅游体系之际,引导农民利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耕文化等资源创办农家乐、渔家乐、观光采摘园,带动周边11个村庄、2.6万余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预计到2024年,示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
据介绍,示范园将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示范园为目标,推广智能温控、立体栽培、机器人劳作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打造集智慧农业、乡村休闲、农业会展、科技孵化、新农人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推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成高标准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兰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张建军、马召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