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看山东之聊城东昌府区:郑家镇“先行一步”落实政策
中国发展网讯 丁玲、李超、记者高杨报道 郑家镇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工业重镇,有4600余家机械加工户,形成了以轴承保持器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是中国轴承保持器第一镇。作为聊城市以工代赈政策落实的先行镇,该镇立足工业集群、常住人口多的现实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落实以工代赈政策要求,2022年以来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8个,总投资3.31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3个,正在实施建设项目5个,目前已带动 480余名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17万元。今年,郑家镇继续积极谋划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储备工作,通过论证研判,初步筛选了东昌府区郑家镇污水管网支网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东昌府区郑家新村环境保护提升以工代赈项目2个项目,预计带动当地群众就业200人,发放劳务报酬180万元。
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供图:郑家镇政府
坚守“赈”的初心,“两个优先”固民生。首先,优先保障岗位。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在项目招标、合同签订中明确以工代赈要求,通过与14家施工企业对接用工需求,确保岗位充足。其次,优先救急解困。坚持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因岗选人、双向选择“四步走”,首先发动低保、失业、家庭重大变故等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目前,郑家镇已为63位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困难返乡农民工426人,为群众救了眼前之急,解了当下之困。
明确“扶”的方向,“两个强化”促融合。一方面,强化“本领为上”理念,通过“培训+上岗”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62场次,帮助110余位群众掌握基本务工技能,230余位返乡农民工新增务工技能。另一方面,强化“勤劳致富”理念,给予企业更多话语权,让企业按照市场原则,以按劳分配的绩效考核方式调动务工积极性,彻底解决了出工不出力、多干不沾光的大锅饭模式。当前,全镇一大批劳动力更新了老本领,学到了新技术,63名困难群众变身为乡村的建设者、劳动者。
聚焦“策”的落实,“三个保障”稳就业。一是保障渠道畅通,按照“村级摸底、镇级统筹”的思路,摸清务工需求底数,强化与用工单位信息对接,签订用工意向。二是保障薪酬发放,在项目验收时,将劳务报酬支付标准和发放名册作为验收重点,督促用工单位及时足额发放报酬。三是保障工程质量,对用工企业的劳动技能、安全培训情况予以监管和检查,明确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达标。当前,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8个项目,取得了务工群众和施工企业的双认可,11家施工企业与镇级劳务公司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达成了长期合作。
据了解,下一步,郑家镇将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需求,加强统筹谋划,创新思路举措,让以工代赈政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