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提高债券市场韧性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近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布了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袁海霞表示,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信用风险演变趋势来看,整体信用风险呈现一定程度加快释放的趋势,同债务违约的逻辑一致:宏观上,在债务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下,一方面杠杆率快速攀升,但在经济下行周期下经济增长对债务本息覆盖能力趋弱。微观上,实际经济主体随着经济下行,财务及现金流对债务覆盖能力弱化,叠加融资环境变化,企业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
2020年下半年,随着宽信用政策的边际收紧,企业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袁海霞表示,反映在经济运行中就是原来一些对冲性融资行为和投资性融资行为转化为旁氏融资行为,越来越多的旁氏融资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违约的发生以及信用风险的加快暴露。
袁海霞表示,从影响信用风险加快释放的原因来讲,主要有4点:第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宏观杠杆率进一步攀升,债务风险处于高位。目前我国债务总量占全球债务比重接近20%,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占比超过60%,整体杠杆率处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前列。第二,债务结构对应到前端的融资结构失衡,尤其是债券市场融资结构的失衡也是一大重要原因。债券市场中新增融资向国企和头部企业集中,导致实际经济中出现宽信用和融资难并存的局面。第三,整体信用债市场定价也存在一定结构性扭曲。发行成本和风险溢价的差异说明了在长期隐性兜底预期下,债券市场上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待遇存在差异,各类企业融资难度也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大于它的资源配置功能。第四,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导致对辖区内企业支持能力和支持意愿的分化,这也是当前信用风险加快释放的重要原因。
袁海霞对转向稳杠杆中信用趋势展望及风险防范进行了分析。中央经济会议强调宏观政策以稳杠杆为主。2020年下半年以来,多次会议表明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的化解和增量风险的防范,处理好恢复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同时,不搞大水漫灌,尽可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连续性。
对于信用风险而言,袁海霞表示,融资力度和信用环境相对2020年边际收紧,整体信用风险可能将进一步上扬,并且分化会进一步加剧。信用债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包括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房地产行业和煤炭行业,尤其是尾部和中小企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除了这些重点行业外,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也比较明显。随着债务规模进一步攀升,未来3年将迎来地方政府债券债务偿付规模的高峰期。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合理的滚动途径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更多依托于项目收益专项债。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对于存量债务的化解和增量债务风险防范,袁海霞表示,从内循环角度可以有4方面作为:一是延续严格实施中央经济会议的定调,宏观政策不急转弯,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二是要摆正观念,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未来债券市场风险释放将成为常态,需引导风险有序释放。三是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债券市场韧性。采取有效的逆周期调解措施,平滑债券发行结构的分化,增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同时对债券市场各方参与的主体中有违法违规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增强投资人信心。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前的高收益债市场,为民营企业和低评级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支持。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法治化、市场化、透明化地推进债券违约的处置,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