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让就业市场出现新需求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荆文娜
“你们在数据层面刻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画像,与我们在实践层面的接触有很多共通之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君在近日举行的《高校校友观察: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发布暨研讨会上表示,在调研了7~10月份疫情对浙江省经济、就业、人才的影响后发现,报告内容与实际现状高度吻合,这不仅对高校毕业生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通过对我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以及具有在美国或中国就业经历、毕业于2014~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量超过5300万份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毕业生中美两国首次就业热门行业相似度较高,重点集中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企业服务和金融行业。中美两国在热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一方面表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在重点产业领域有赶超发达国家的态势,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中美两国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对于产业发展的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美两国产业间合作与竞争的“新常态”。
为进一步了解世界发达经济体行业发展与就业岗位变化的特点,探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行业发展与职位创新的可能性,报告课题组对中外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热门行业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毕业生热门就业行业可以发现,排名相近的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制造业、企业服务、媒体与传播、硬件与网络行业,排名差异较大的为医疗与消费品行业。就业热门行业的对比也显示了两国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中国为硬件与网络行业和媒体与传播行业,美国则是零售行业和休闲与旅游行业。
因此,报告认为,高校毕业生中美两国首次就业热门行业的不同也反映了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从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尚处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逐步从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引领,但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制造业与消费品行业受到更多高校毕业生的青睐,同时,金融、教育、企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而美国通过产业整合来提高经济效率的方式已接近饱和,进入需要通过基础研发领域技术突破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阶段,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相对而言更为发达,因此医疗行业、零售行业及休闲与旅游业等服务密集型行业在高校毕业生热门行业中排位相对靠前。
特别引起陈丽君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中国首次就业热门职位中,“经理”“总经理”“产品经理”等与商业相关的职位出现频率较高;而“分析师”“研究员”“科学家”等研究型职位则更多出现在美国首次就业的热门职位中。“在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高校毕业生,最热衷的多为管理类岗位,而企业更需要的是技术类及研发类人员。”陈丽君认为,这一现象在疫情的催化下,不仅涉及对经济、产业等方面造成影响,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对我国教育及科技等领域的挑战。
“就浙江企业及当地经济复苏的现状来判断,将形成V型反弹态势,一些企业的订单甚至排到明年4月,任务完成存在困难。”陈丽君认为,窥一斑见全貌,浙江的情况可能也是全国不少企业现状的一个缩影。因此,与“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不同,陈丽君认为,其实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显示出供需两旺的情况,这同时也使我国面临了更大的转型升级压力,以及更大的科技发展压力。
陈丽君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对人才政策的制定应本着更加开放、合作的态度,抓住和利用大量留学生回流的机遇。同时,积极鼓励和推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向技术类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及研究型人才转变。“无论是从就业观念上来讲,还是从习惯的培养模式上来讲,都应密切关注行业变化。”陈丽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