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山东日照:黑灯工厂崛起 智能装备“撑腰”
中国发展网讯 在制造业加速升级的时代浪潮中,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黑灯工厂”正以颠覆传统的姿态崭露头角,而高端智能装备如同幕后“隐形指挥官”,默默主导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山东力山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山特”),是这一变革中的弄潮儿。据力山特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近期刚接到一个19台智能行车的订单,目前全体员工正奋战一线,加班加点生产,以保障订单按时交付。去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17%。
提振经济带来的潜在市场需求,叠加利好的政策环境,让力山特乘势而上。去年11月,力山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就此拉开了力山特产能提升、市场份额拓展的大幕。
目前,在日照市东港区新动能片区,力山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二期扩建项目建设正酣。办公楼已成功封顶,较原计划整整提前一个月;制造车间正在进行钢柱和屋面梁安装,预计4月底即将封顶。“我们项目一期的车间面积是1万余平方米,现在项目二期3号车间的面积就达2.8万平方米,2号车间计划再建2万平方米。”力山特二期项目工程部部长肖广任介绍,项目二期占地141亩,建设周期两年。投产后,将主要生产智能起重机、钢铁智能搬运机器人等多种高端智能装备。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赛道上,唯有产品始终贴合市场需求,方能脱颖而出。
以热轧卷运输为例,以往面对一个运单包含十几种型号的热轧卷,仅挑货、装货就需耗费一天时间。而力山特研发的热轧卷号自动识别技术,成功打破这一困境。该技术能让智能装备设备在多粉尘、多干扰物的复杂环境下,短短几秒钟内精确识别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钢卷卷号,并实现精准抓取。
再看焊接环节。由于焊接件千差万别,市面上多数焊接机器人无法自动识别焊缝,需人工拖拽“引导”。力山特自主研发的基于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移动智能焊接机器人,突破了这一行业瓶颈,可在相机视野范围内自动识别焊缝,并完成高精度焊接,告别“人工驯化”模式。
为确保产品始终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力山特在研发上不遗余力。肖广任介绍,力山特每年至少会拿出营收的3%用于研发,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创建产学研合作、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等校企平台,解决起重机行业细分领域关键技术难题。
“我们对未来市场有信心,日照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是我们发展的关键助力。”肖广任说,日照有山钢日照公司、日钢控股两大钢铁龙头企业,它们既是力山特的重要目标客户,又能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材。同时,背靠吞吐量达6亿吨的日照港,相较内陆城市,每吨钢材物流成本可降低200元左右,这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项目二期的稳步推进,充分印证了项目二次落地日照这一决策的正确性。”肖广任感慨地介绍,项目二期清表工作仅用两天便顺利完成;办公楼建设遇高压线阻碍时,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迅速协调国家电网和村“两委”,用时两个月就完成了高压线迁移工作。“桩桩件件都彰显着东港区各部门单位的责任担当与高效执行力,让我们深感安心,也对项目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据悉,今年力山特项目二期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装配车间、科技研发楼及其他配套设施,实现智能起重机、钢铁搬运机器人、AMR、废酸再生设备及副产物深加工装备等产品全面投产,预计年可完成工业产值5.7亿元。(丁兆霞 辛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