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构筑坚实法治屏障,保护“山泉湖河城”特色风貌

中国发展网、中国经济导报  王然、记者高杨报道    6月15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雷天太介绍了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立法方面的有关情况。近年来,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泉城特色,重点围绕名泉、山体、湿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20余件,为保护“山泉湖河城”特色风貌构筑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突出泉城特色,划定保泉护泉的法治红线

济南素有“天下泉城”的美誉,泉水蕴含着济南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将名泉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2005年制定《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将泉池的保护扩展至泉水源头的保护,并在2017年、2022年作了两次修改。法规以“加强泉源保护,保持泉水喷涌,确保泉水水质,合理利用泉水,弘扬泉水文化”为目标,从规划管理、保护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泉水及其源头保护作出规定;突出生态红线保护,明确了泉水补给区、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泉水出露区等保护区域和管控要求,实行严格的分类保护管理制度;开创性地将645个名泉名录作为附件一同公布,同时授权政府命名和公布新的名泉。

自法规制定实施以来,对济南市依法保泉、维护完整的泉水生态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共维修整治100余处名泉,疏浚泉溪泉渠,使千年古泉焕发出新的风采;压减地下水开采,封闭380余眼深层自备井,使每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约1亿立方米;加强补给区生态治理修复,实施多点补源,使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提升,趵突泉实现19年持续喷涌,创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最长持续喷涌纪录,2022年趵突泉最高水位达30.27米,创1966年以来最高水位,泉城文化景观申遗进入国家预备名录,进一步擦亮了泉城城市名片。

厚植绿色底蕴,筑牢守护青山的法治屏

如果说泉是济南的灵魂,那么山就是济南的脊梁,山水交融,逶迤秀美。济南市共有山体872座,丰富的山体资源对涵养泉水生态、彰显泉城特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制定《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突出规划源头管控,将全市山体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并将对泉水涵养具有重要作用的山体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市政府按法规要求将325座山体列为重点保护名录并划定了保护控制线,有效遏制了破坏山体行为。对山体修复治理作出明确规定,让破损山体蝶变换颜,重塑泉城“一城山色”。对临近山体的建设项目,法规明确应对建筑形态、建筑高度、风格色彩以及退让距离作出规定,减少对山体的遮挡,让山体景观与城市风貌相协调,让城市建设与山水脉络相向而行,为济南市山体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还制定了《济南市绿化条例》《济南市森林保护管理办法》《济南市湿地保护条例》《济南市水土保持条例》等法规,统筹城乡绿化事业发展,创造宜居生态环境。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制定《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条例》确定为大会议案,提上立法议程,致力于将南部山区打造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样板。

践行黄河战略,提供水资源保护的制度供

“一城山色半城湖”映射出济南的独特风光,蜿蜒黄河穿城而过,大明湖、小清河等河湖串珠成链,136条河道分属黄河、小清河、海河三大水系,总长2000余公里。

“尽管河流众多,但济南还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保护好济南的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济南市河道管理保护条例》《济南市节约用水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围绕加强河道管理保护,发挥河道、湖泊的综合效益,强化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为契机,在黄河大保护、大治理中积极完善地方立法,以法治力量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济南样本。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沿黄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立法部署,制定《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定》,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节水典范城市创建,保障河湖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推进精准立法,构筑精细化管理的法治体

济南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泉城特色风貌的另一张名片。保持城市特色风貌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精准聚焦古城、商埠区、圩子壕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系统保护“一核、五廊、十片”的总体格局,全面彰显古城与商埠并举的名城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目前,已编制古城、商埠重点片区规划设计和全部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完成了对陈冕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修缮;推动东湖大厦、齐鲁宾馆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打通了千佛山—大明湖观光主轴;推进双忠祠街、芙蓉街、芙蓉巷等10余条老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风貌。古城片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济南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统筹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平衡不同业态的利益诉求,为维护不同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为出租车经营权转让、莱芜区钢城区出租车改革指明了方向;条例匹配群众法治新需求,规范聚合平台和出租车运营,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法规自2022年12月1日施行以来,市场秩序持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行业监管体系日益完善,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

另外,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济南市文明养犬管理条例》《济南市物业管理条例》也尊重和保障了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努力让群众在推进城市法治化治理的进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自1986年地方组织法赋予省会城市地方立法权以来,济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法规性决定214件,现行有效法规77件,涵盖了全市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其中,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泉城特色,重点围绕名泉、山体、湿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20多件,为保护“山泉湖河城”特色风貌构筑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处党支部开展“传承发改优良作风 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专题党课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对口支援办党支部赴烟台市开展支援协作企业调研暨主题党日活动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半年述职“亮”答卷,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为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
山东省发改委运行局党支部开展“深学细悟八项规定 躬身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党课
破地域限制,优专家资源——济南全面推广工程建设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国有资本赋能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鄄城县发改局离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被命名为山东省“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示范党组织

绿色能源

“绿动”齐鲁 国家电投在山东半岛南续写ESG答卷
泰安市岱岳区:高效办成充电桩报装“一件事”
筑牢能源动脉安全防线 山东庆云:政企联动进校园开展管道安全实战演练
聊城茌平全力护航中高考,筑牢保电“安全网”
国家电投滨州沾化B12-1(一期)2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并网
山东省节能与双碳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开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促进新能源消纳,山东省能源局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山东持续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推动煤电向兜底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齐鲁粮油

“山东煎饼”进京“赶大集” ——山东煎饼亮相全国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农发行累计发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贷款18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650万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期成效显著,二期正式启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力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齐鲁粮油”中国行兰州推介会暨2025鲁甘粮食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
山东蒙阴抓实应急演练,筑牢粮食仓储安全屏障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赴烟台调研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建设与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十五五”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座谈会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烟台蓬莱:鸡蛋价格回落,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7月第5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现稳中略涨走势
滨州:蔬菜、猪肉、鸡蛋价格不同程度上涨
山东蒙阴:7月份居民生活消费(食)品价格总体上涨3.71%
滨州市7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稳中有涨
济宁:7月肉禽蛋价格以降为主,蔬菜价格延续涨势
淄博价格指数运行分析(8-1)
青岛:本周生猪价格继续下跌,鸡蛋价格有所回升(7.26-8.1)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