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兖州区颜店镇:以工代赈绘出乡村振兴好风景
中国发展网讯 6月初,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屯二村以工代赈项目现场,20多名村民正挥汗如雨,齐心协力地清理杂草、平整路基、支模浇筑,村党支部书记陈明保在队伍最前面,手拿铁锹、锄头,带领着乡亲们挖土、垒石、拌浆,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村里的路由村民当家作主,干就要干到最好。”站在施工道路旁,陈明保眼神坚定,“不仅在家门口学到本事,还能挣到钱,乡亲们干得有劲头,也有成就感。”
屯二村位于颜店镇南部,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内几条主路年久失修,不仅村民出行困难,更是制约了产业发展。“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陈明保不知在心头咀嚼了多少遍。今年2月份,颜店镇统筹谋划,争取并实施了2025年第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屯二村成为项目实施村之一。项目动工前,陈明保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研究政策要义,吃透村情,人员怎么招聘?理事会成员怎么选?务工如何组织?大大小小的正式会议开了8次,非正式的“拉家常”也谈了10多场。从招工公示、成立村项目理事会到来料施工,每个环节摊开讲透,工时报酬公示上墙,每一步都凝聚着群众的共识,接受村民的监督。
开工当天,陈明保早早来到工地现场,晨光微露,眼前是一片麦熟的景象。清点物料、检查工具,一切准备就绪,村民也陆续到达,按照既定流程以此进行点名、拍照、签到,建好用工台账。人工组、器械组各安其位,清理路障、搬运垃圾、平整路基、抹平缝隙。“‘其身正,不令则行’,作为支部书记,我必须带好头。”陈明保如是说也如是做。在施工现场他既是指挥员也是勤务员、战斗员,带头上阵、事事亲力亲为。傍晚收工后,村委会议室的灯常常亮至深夜,与理事会成员复盘当日进度,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次日安排。农忙时节,项目停工两周,全力帮助村民抢收小麦、抢种玉米、守夜禁烧。最累的活,陈明保抢着干;最晚收工的身影里,总有他一个。
屯二村以工代赈项目用时17天,27名务工群众中有23名是本村村民,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时薪稳定在15元。同时,屯二村特别注重带动老年人和脱贫监测户务工,通过优先吸纳这部分人群参与项目建设,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为最大化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磁力,施工现场也是教学现场,老师傅们倾囊相授找平、收边、磨光、压实等建筑技能,帮助务工人员实现从“力工”到“技工”的华丽转身。“通过实练,我们学会了更多的专业技能,以后找工作底气也足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7天的辛勤劳作,逾5000平方米的土路完成了清障、填平、夯实、硬化,昔日的“闹心路”蝶变为平坦的“连心路”。更暖人心的是,参与务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挣到了2000多元的收入。用人用工、成本报酬全部公开透明,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一切在阳光下运行,没有出现任何矛盾纠纷。
一条路,修通的是脚下的坦途,凝聚的是人心的力量。屯二村修通的“连心路”,铺就的不仅是发展的“硬基础”,更激活了乡村治理的“软实力”。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当“要我干”转为“我要干”,乡村振兴的种子,便已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深深扎根、蓬勃生长。
近年来,颜店镇紧抓以工代赈重大政策机遇,将其作为撬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杠杆。实施的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总投资79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通村道路、村内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探索出“镇抓村建、富民为先”的建设模式。“项目完工后,可改造提升15个村的村内道路25公里,实现村庄道路明显改善,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颜店镇分管负责人张建鲁说。(高梦雪 杨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