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智造力”释放新质生产力
中国发展网讯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黄河特大桥……这些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背后,都离不开一种关键材料——药芯焊丝。而日照市岚山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日照通用焊接技术有限公司,正是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品质,成功跻身这些超级工程的“供应商”行列。
近日,走进通用重工集团日照工厂(日照通用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只见偌大的车间里,只有寥寥几名工人负责配料,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数百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精准地完成着各项操作,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着每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如一;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整个工厂宛如一座高效运转的“绿色城堡”。
“目前,我们工厂80%的生产环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各司其职,从原材料到产品包装、入库,全部由机器人精准完成。”该公司副总经理韩健自豪地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将人为误差降到了最低。”
作为日照市焊接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日照通用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岚山钢铁小镇,占地面积约400亩,拥有近百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焊接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制造、钢结构、重型装备、压力容器、轨道交通、核工业等领域,焊材年产能达45万吨,有效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以药芯焊丝为例,它是众多工程领域的关键耗材,对强度、稳定性、受压能力等指标要求极高。”韩健告诉记者,“为此,我们的技术团队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实验,不断优化药粉配方,提升焊丝性能,最终成功研发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无独有偶,走进位于莒县的山东海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内,一条全自动托辊生产线格外吸睛。
这条生产线的控制面板前实时跳动着一组组数字,公司物料输送部副部长田杰不时上前查看电脑屏幕,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精准无误。“这条生产线具备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等特点,能实现自动下料加工、焊接装配。只要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好产品型号,就可以执行生产任务,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生产高效而且质量稳定。”田杰介绍,托辊的生产过程从最初的钢管切割到终端成品码垛共12道工序,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新的生产线只需要两名操作工人,较原来减少了10多人。在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产能提升30%,年生产能力扩大到30万个,各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也同步提升。
田杰告诉记者,公司正在为广西北海的一个纸业项目生产大型智能化带式输送设备。产品带宽1.8米,设计数量57条,总输送长度15公里,订单规模大、质量要求高。
“我们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强化产供销协同,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公司副总经理徐淑晓说。乘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东风,公司聚力突破产能瓶颈,去年四季度先后启动智能化滤袋生产线、自动化袋笼生产线、全自动托辊生产线等5个产能提升及产业链延伸项目。目前,公司已感受到设备更新带来的改变,尝到了智能化生产线的甜头。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山东海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订单量持续增长。年前,公司新拿到了5个智能输送系统项目订单,托辊生产计划已排至今年上半年,另有10余个已经投标报价且意向较大的项目正在洽谈跟进。
走出车间,回望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昼夜不停,车间外,运输卡车来回穿梭……在这个拔节生长的春天,一切都在全力拼、加速跑。(郑笃凯、王立晓、辛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