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治理协会发布《2025工业企业数据治理实践指南》白皮书:“1—1314”架构助力工业企业破解数据治理难题
一、背景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工业企业创新与竞争的核心要素。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推进,企业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期望通过高效的数据治理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用的数据资产,以支撑智能决策、优化运营并驱动业务创新。
然而,当前工业企业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数据质量低下:数据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导致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难以保障;数据孤岛严重:企业内部各部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难以共享和流通,影响协同效率;安全与合规风险加剧: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国内外数据安全法规监管趋严,企业需确保数据存储与使用的合法合规;治理效果难以持续:许多企业反复投入数据治理,但因缺乏系统性方法,治理成果难以长期维持。
针对这些问题,国际数据治理协会(IDGA)联合顶尖数据治理行业专家,基于多年行业实践经验,正式发布《2025工业企业数据治理实践指南——基于1-1314架构的工业企业数据治理方法》白皮书。该白皮书提出了一套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体系,旨在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转型深化发展。
二、“1-1314”架构:以数据质量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治理
“1-1314”数据治理架构是IDGA专家团队基于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及DCMM国家标准,结合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的创新性治理框架。其核心价值在于:
1. 根治数据质量顽疾,实现95%以上的问题解决率
传统数据治理往往仅关注局部优化,而“1-1314”架构通过四重质量防护机制(源端三重防护+末端一重防护),在业务系统端即可解决95%以上的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数据从采集到应用的全流程高质量。
2. 全生命周期覆盖,构建完整治理闭环
从源头到末端实现闭环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数据治理不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
3. 深度融合DAMA与DCMM,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用性
"1-1314"架构继承DAMA核心职能,并针对工业场景创新性提出业务场景化治理、工厂级数据建模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三大特色。某企业应用该架构后,不仅通过DCMM五级认证,更在8个能力域均达优化级,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9.6%。这种"国际理论+本土实践+行业创新"的融合模式,为本土特色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范本。
三、架构详解:五大模块赋能企业数据治理
"1-1314"数据治理架构通过五大核心模块构建了完整的治理体系。首先,该架构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组织责任、统一数据标准、强化质量管控等措施,为企业数据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架构构建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从终端设备、网络传输到数据库存储实施全方位保护,确保企业数据资产的安全性。
在价值实现方面,架构提供了三大服务支撑,既服务于日常业务系统的数据需求,又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智能分析支持,同时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为确保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架构建立了知识传承机制,通过经验沉淀和系统培训,使数据治理能力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传承。
最后,架构创新性地设计了四重质量防护机制,通过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等关键环节设置质量关卡,实现了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这种立体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企业数据质量难以持续保障的痛点问题。
四、实践案例:从广度到深度的治理实践
基于国内工业企业数据治理现状的深入分析,白皮书指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必须同时具备广度和深度,才能真正实现长效治理。为此,"1-1314"架构通过六大核心实践场景,系统性地解决了数据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方位重构数据标准体系:从根本上打造一整套全方位的(包括源末端数据治理在内的)数据标准体系以确保数据质量的可控制性、可持续性。构建静态数据中心:构建360度全视角管控的静态数据中心,对全部三类视角的数据质量进行管控。技术+行为双维治理:需要在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开启数据协同维护机制,强化数据源头责任,强化过程行为约束,更深层次地管控数据质量。日常数据质量监测: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行为分析的数据质量监测平台,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基于属性字段级的技术验证。基于场景的数据服务:目前企业内数据资产化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长期以来对数据的私有化价值意识比较淡薄,企业数据资产化管理的路还很长,需要慢慢地从数据的共享服务开始让大家享受到数据资产的红利。知识体系赋能团队:企业要具备独立数据治理能力,必须长期积累大量的过程知识,构建基于过程的知识收集和推送体系是关键中的关键。
五、风险与应对:企业实施需关注6大关键点
在构建“1-1314体系”的过程中,许多企业仍难以摆脱技术思维,忽略了数据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导致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数据价值体现,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六点:
1.数据管理体系兼容性
2.数据标准落地难度
3.存量数据清洗成本
4.数据交换治理复杂性
5.知识转移效果
6.质量监测可持续性
六、总结
随着1-1314数据治理架构在工业企业的广泛应用与实践验证,该体系将持续迭代完善。未来,我们将重点推进两个维度的深化发展:向内探索更精细化的数据治理深度,通过智能算法实现数据质量的根源性治理;向外拓展更智能化的治理边界,运用AI等新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国际数据治理协会(IDGA)将持续联合产业界伙伴,共同推进该架构的优化升级,为工业企业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全面助力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关于IDGA
国际数据治理协会(简称:IDGA)是一家非营利的全球性数据管理组织,脱胎于2015年成立的中国企业数据治理联盟,致力于基于实战角度的数据治理知识、方法以及实操的普及,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最具实战性的数据治理生态圈。
IDGA将始终围绕企事业单位开展数据治理相关服务,将中国的数据要素及治理最佳实践带向全球,将全球最佳实践带回中国,促进数据要素和治理能力的相互融通,实现数据要素全球共享。(山东中翰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