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提供黄金机遇期
2019年6月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助进器,服务贸易已成为新的国际形势下经济竞争的焦点领域。“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也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经济学博士赵若锦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成为服务贸易合作新亮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增长明显。作为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合作成效极其显著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亮点?
赵若锦:“一带一路”成为服务贸易合作新亮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增长明显。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达到1178.8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15.0%,比2015年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不断健全。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订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协议,通过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中国-中东欧国家服务贸易合作倡议》,与日本、英国、乌拉圭、俄罗斯、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德国、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芬兰等国建立服务贸易合作机制。
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的桥梁。中欧班列形成东、中、西三条贸易通道。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2011~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2019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8225列、同比增长29%,发运72.5万标箱,同比增长34%,综合重箱率达到94%。
疫情之下有机遇也有挑战
中国经济导报:疫情影响之下,对于“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而言,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赵若锦: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高度依赖国际交往与人际流动,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贸易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疫情在严重冲击旅行等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线上医疗健康等服务需求和供给。
疫情对“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构成挑战,尤其是传统领域。服务消费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全球范围内服务需求持续低迷和萎缩;另一方面人员出入境、跨境物流、检验检疫等管控升级也冲击着服务供给能力,尤其是商品服务、批发零售等面临生产停摆、物流停滞等多重不确定性风险。其中传统服务贸易成为疫情影响下双边合作的重灾区。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各国纷纷加强出入境管制措施,从单独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双向防范”发展成为“全方位防范”。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19日,仅有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等87个旅行目的地已放宽了针对国际旅行的限制,全球仍有115个旅游目的地继续完全关闭边境,其中不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这种限制对于旅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仍将造成较大影响。
但同时,疫情也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提质增效创造机遇。对于传统服务贸易、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贸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双边合作由线下经营向“互联网+”线上模式的转变,将显著降低跨境服务贸易成本;对于新兴服务贸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诸如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领域创造新的发展契机,并促进数字技术在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实现新兴服务贸易的技术化与智能化。
数字经济提供新机遇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崛起对于“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产生哪些影响?我国应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
赵若锦: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增加了服务供给,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双边合作创造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双边可以加强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还可以加强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作为高端知识密集型服务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双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应依托数字经济和新技术,不断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促进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助推服务贸易强国建设。
助力助推双循环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哪些领域进行服务贸易合作的潜力巨大?可否举例说明?
赵若锦: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的五通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了中白工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境外合作园区建设,与沿线国家互办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
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在现有五通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将区域内合作和区域外开放联动起来,助力区域内外双循环。具体包括:
一是助推双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由前期的设施建设转向设施运营维护等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合力打造铁路、能源、港口等基础设施服务一体化平台。
二是加强双边在中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领域的合作,如在物流运输等传统领域和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合作。
三是以数字技术为契机提升双边服务可贸易性,促进双边服务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要素向高端服务集聚。
中国经济导报:未来,我国“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从哪些方面着力?您有何具体建议?
赵若锦:首先,应加强制度化建设,继续推动由相关政府部门、多边组织等主导的合作协议以及在知识产权、运输等具体领域协议的签署,深化政策融通,这是“一带一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应推动相关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及完善,深化金融合作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做好支撑;最后,应建立并完善相关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平台,以更好地掌握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合作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