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涨幅在调控目标以内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钰、记者高杨报道 2022年,山东省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居民消费价格(CPI)在合理区间内保持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势趋缓。
CPI同比累计上涨1.7%,低于预期调控目标1.3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结构性特征明显,单月涨幅始终在2.5%以下
从食品价格看,肉菜等价格波动明显,总体先涨后降。2022年,全省食品价格同比累计上涨2.8%,带动CPI上涨约0.4个百分点。年初,受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降,随着饲料价格上涨以及收储等调控政策见效,4月份猪肉价格开始带动食品价格触底回升,8月中下旬以来,供求趋紧推动猪价震荡上行,生猪出栏价持续走高,随着各地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力度,加之生猪产能处于合理水平,11月份之后猪肉价格逐渐回落,全年累计下降7.2%,带动CPI下降约0.16个百分点。牛羊肉价格各月保持基本稳定,全年牛肉累计上涨0.9%,羊肉下降2.9%。
受疫情防控、高温天气以及物流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影响,菜蛋果蔬价格于4、5月份,7、8月份以及11、12月份均出现阶段性明显上涨,从全年累计看,鲜菜价格上涨0.7%,鲜果价格上涨12.8%,鸡蛋价格上涨7.9%,共带动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在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压力影响下,省内粮食价格小幅震荡上行,全年累计上涨5.5%,涨幅较上年扩大4.4个百分点;其中,大米累计下降0.1%,面粉上涨7.8%,粮食制品上涨6.7%。
从非食品价格看,总体保持平稳,核心CPI低位运行。受散发疫情等因素影响,省内消费尚未完全恢复,非食品价格较为平稳,累计上涨1.4%,涨幅较上年低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价格上涨2.8%,涨幅与上年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2%,回落0.8个百分点。七大类非食品均呈上涨态势。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影响,交通和通讯价格先涨后降,累计上涨4.8%,涨幅较上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价格上涨6.6%,通讯价格下降1.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明显,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逐月由涨转降
从结构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差距逐渐收窄。国家保供稳价政策密集出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工业品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涨势逐月放缓,涨幅由正转负。PPI全年平均上涨5.1%,涨幅较2022年上半年收窄3.9个百分点,低于2021年同期5.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5.7%,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2.4%,分别带动PPI上涨4.63个和0.47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差距持续收窄。
从主要行业看,36个主要出厂大类同比价格28涨1平7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省内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平均上涨19.3%,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5.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8.5%,涨幅扩大7.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2.7%,涨幅扩大7.9个百分点。受保供稳价政策落地见效影响,涨幅较上年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7.3%,收窄2.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6.8%,收窄23.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9.2%,收窄5.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类价格由涨转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16.4%,降幅扩大39.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5.0%,降幅扩大34.4个百分点。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大宗商品跨周期调节等各项政策措施将持续发力,预计2023年CPI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温和上行
一方面,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稳价基础牢固。面对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国内气候、疫情等带来的多重冲击,山东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完善,产供储销体系日益健全,供需矛盾压力逐渐得到有效缓解。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58.3万亩,增长0.2%;总产1108.76亿斤,增长0.78%,粮食总产值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当前山东省能繁母猪存栏量295万头,略高于正常保有量,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稳定,猪肉价格总体保持在平缓可控区间。连续5个月启动了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惠及困难群众约910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超过1.9亿元,有力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恢复发展和相关政策不断调整优化,消费信心触底回暖,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CPI仍将在合理区间内保持上涨动力。
另一方面,煤炭等基础能源保障有力,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增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价格运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风险挑战,2022年山东省持续创新调控机制,丰富调控手段,提升调控能力。组织对部分煤炭贸易企业涉嫌超出价格合理区间销售煤炭的线索进行了核查,维护煤炭市场价格秩序,确保煤炭交易价格在合理区间内。确定了山东省电炭价格合理区间,建立煤炭出矿、入厂全流程价格监测制度,强化煤炭生产成本调查,以稳煤价稳电价,确保煤、电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传导,促进行业上下游协调发展。
当前,国际能源、粮食等价格居于高位,全球通胀压力尚未减弱,外部输入性通胀影响依然存在。物价作为民生事项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关注方向。今后要继续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储备调节制度,创新区间调控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形成调控合力,保持山东省重要民生商品、能源价格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