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本调查70周年看山东”之四十六:郯城县农本人话农事、交农友
中国发展网讯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最高184米,最低26米。地貌以北部、东北部丘陵,中部山间平原,南部平原三种类型为主。该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光充足。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先进县”,商品粮基地县。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始于1953年,郯城县农产品成本调查机构正式设立也已近40年,一代代农本调查工作者勤勤恳恳、务实细致、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农本成绩。
深入田间地头,守好农本调查“主阵地”
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要求必须做到“真实、准确、时效”。
自2003年以来,郯城县发展改革局乔成林负责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承担常规调查、直报调查、专项调查和成本预测等农产品生产成本调查任务。另外,按照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统一部署,每年定期对郯城县的小麦、玉米、粳稻等常规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农户种植意向、农户存售粮情况、农户购买农资情况、成本预测及其他农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等多项调查任务。
对全县的18个常规调查户,乔成林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一品三点九户”、“好、中、差”相结合的要求选点于郯城县的南、中、北等地的乡镇。在工作中,他为了做到“真实、准确、时效”,不敷衍了事和凭空捏造,坚持做到走村串巷、逐户上门。
在核实和计算时,为兼顾成本分摊时效性和合理性,乔成林有时会为一个异常数据三番五次找农调户电话核实,白天找不到,晚上也要坚持找到,直到弄清楚为止,绝不在计算时将数据进行大概加估计。在开展工作中,每次常规、直报、专项、预测等调查都需下乡,一般多达6天、少则三天,他每次都是早出晚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可以说,郯城县的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三分之一的路程,是靠乔成林的双脚丈量出来的。
做好账簿统计,农本数据有保障
沙墩镇后宅村老党员张凤先,今年75岁,从1998年开始就承担农产品调查任务。
说起农本调查,张凤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没有参加农产品调查时,种粮也没有想着算账,天旱浇水,招虫了打药,一心想着把庄稼种好,能有个好收成够全家人吃饱就很好了,也没有认真算过种粮的成本和收入是多少。”
农本调查工作人员在农户家中开展农本数据调研。
当时,通过村里推荐,张凤先被选举为农产品调查户,“一开始调查员问我种麦子浇几遍地,我说三遍;再问浇地花了多少钱,这个帐我就没算过了”说起刚参加农本时候的故事,张凤先不好意思的笑了。
但是他干活认真,不怕出力,也愿意学习,从此以后他就长了个心眼,每次买完种子,买了多少斤、花了多少钱,当天晚上就记在统计本上。刚开始,有时候还会忘了记,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及时登记的好习惯。通过记账,张凤先也开始认真计算种粮的成本是多少,种粮的收益是多少,看看谁家的收成比他好,再问问人家是怎么种的,不断提高种粮水平。
正是有了一个个张凤先这样的农本调查户,认真负责地做好统计账簿,提供详实的数据,农产品调查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提高服务意识,农本调查有温度
问:“今年的农业补贴收到了吗?”
答:“收到了,今年一次性补贴是一亩25.61元,保险补贴是一亩18元,小麦直补是一亩134元。”
高峰头镇于圩子村的于兴甲老人说起种粮补贴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发放“国家定点农产品成本调查单位(户)”牌及证书。
于兴甲说,现在种地比以前强多了,现在种地不光国家给补贴,今年的稻种子在村大队买的,大队给补贴一半,自己出一半。“现在种地也比以前省事了,以前用牛犁地,割稻用镰刀,六亩地我们两口子得割两天多,打稻机是用脚蹬的,打完晒场晚上还不能回家,还得在场上看着。这几年俺家种稻都用的插秧机,人家给育好了苗,机器直接插秧。打农药也是用的无人机,几亩地一会就打完了,比人工的快还匀溜,收稻用的收割机,半天不用机器就收完了,直接给送家来。”
农本调查的过程中,郯城县发展改革局农本调查工作人员还会及时将国家的各种政策向农户做好传达,切实让惠农政策落实落地,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让农本调查有温度。
回首七十年,农本调查的故事一直在续写。郯城农本人将始终秉持农本工作的初心,脚踏实地、做实做细,通过一个个细小的数据,让国家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产品成本的价格情况,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农本调查力量。(文、图:郯城县发展改革局 乔成林、张辉)